[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2423.7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6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陈颖;朱肖运;李俊;贾莉斯;林鹏程;王慧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3/02 | 分类号: | B01J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付丽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相变 微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多功能相变微胶囊,包括囊芯和外壳;
所述囊芯为相变材料;所述外壳为掺杂有半导体纳米颗粒的聚脲壳层,且所述外壳表面具有微纳枝状结构;
所述微纳枝状结构的平均长度为10~5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相变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为直链烷烃类化合物、直链烷烃卤代物和脂肪酸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囊芯在所述多功能相变微胶囊中的质量分数为50~95%;所述外壳在所述多功能相变微胶囊中的质量分数为5~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相变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纳米颗粒为氧化铜、氧化亚铜、氧化锌和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半导体纳米颗粒在所述外壳中的质量分数为0.1~5%;
所述聚脲在所述外壳中的质量分数为95~99.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相变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相变微胶囊的平均直径为0.5~1000μm;所述外壳的平均厚度为100~300nm。
5.一种多功能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半导体纳米颗粒分散在异氰酸酯单体中,得到预聚体悬浮液;
B)将所述预聚体悬浮液与相变材料混合,得到油相;
C)将油相与表面活性剂的甲酰胺溶液混合,在得到的混合溶液中搅拌条件下加入胺类单体,进行反应,得到多功能相变微胶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油相与表面活性剂的甲酰胺溶液混合后,在30~100℃下以5000~15000rpm的转速搅拌5~8min,得到混合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加入胺类单体后的搅拌转速为300~600rp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酰胺的质量为所述油相质量的2~5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聚乙烯吡咯烷酮和Span80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表面活性剂的甲酰胺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为0.1~2%。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反应的温度为30~100℃;所述步骤C)中反应的时间为15~3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242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悬挂式马鞍焊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高品位钒钛球团矿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