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22392.5 | 申请日: | 2020-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5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开煌;高鹏;虞成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41/00 | 分类号: | H01F41/00;H01F17/04;H01F3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郑昱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方法包括:在磁芯块体上形成至少一个的阵列单元,其中的两个线圈区域分别包埋有相同数量且线性排列的线圈导线,两个电极区域分别包埋有电极导线;切割得到磁芯切片;在磁芯切片的第一切割面上使用第一导电连接线连接两个电极区域的电极导线和两个线圈区域的线圈导线;在磁芯切片的第二切割面上使用第二导电连接线连接两个线圈区域的线圈导线;分别用磁粉填充第一切割面和第二切割面,并压制成型,形成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在第一磁芯上形成电极孔,并填充金属材料;在第一磁芯上形成电极片;按照阵列单元对磁芯切片进行分割,得到至少一个的电感单元。本发明有利于制作小尺寸的电感及批量化生产电感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高频化、集成化、小型化是其技术发展的趋势。智能手机、笔电等产品多采用电源管理IC统一管理各项功能模块,功率电感起降低纹波电流的作用。对功率型电感器总体上的要求是小型化、薄型化、高频、低DCR、大电流、低EMI(电磁干扰)和低制造成本。一体成型电感的显著优势是耐大电流。另外,一体成型电感的损耗更低,转换效率更高,能有效地提升手机的续航能力;一体成型电感的外形尺寸比其他结构的要更小。此外,一体成型电感还具有以下优势:电磁特性平稳、温升稳定、低可听噪声、电磁兼容性好以及耐冲击等。
对于传统的一体成型电感,需要将线圈点焊在料架上,较小的尺寸难以固定,且容易出现虚焊现象,焊接电阻较高。
此外,对于传统的一体成型电感,线圈的绕制通常为单通道绕制,提高产量需要增加设备成本,不利于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可批量制备出小尺寸的一体成型电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
(1)在磁芯块体上形成至少一个的阵列单元,所述阵列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线圈区域和第二线圈区域,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线圈区域和第二线圈区域两侧的第一电极区域和第二电极区域,所述第一线圈区域和第二线圈区域分别包埋有相同数量且线性排列的线圈导线,所述第一电极区域和第二电极区域分别包埋有一条电极导线,所述线圈导线和电极导线相互平行;
(2)沿与所述线圈导线和电极导线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对所述磁芯块体进行切割,得到磁芯切片;
(3)在所述磁芯切片的第一切割面上使用第一导电连接线将同一阵列单元中的第一电极区域的电极导线、第一线圈区域的线圈导线、第二线圈区域的线圈导线和第二电极区域的电极导线依次进行连接;
在所述磁芯切片的第二切割面上使用第二导电连接线将同一阵列单元中的第一线圈区域的线圈导线与第二线圈区域的线圈导线进行连接;
(4)分别用磁粉填充所述磁芯切片的第一切割面和第二切割面,并压制成型,形成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包埋所述第一导电连接线,所述第二磁芯包埋所述第二导电连接线;
(5)在所述第一磁芯上对应电极导线的位置进行打孔,直至露出电极导线上的第一导电连接线,形成电极孔,并在所述电极孔内填充金属材料;
(6)分别在所述第一磁芯上对应第一电极区域和第二电极区域的位置进行金属化,形成电极片;
(7)按照阵列单元对所述磁芯切片进行分割,得到至少一个的电感单元。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感器,采用如上所述的电感器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组合方式将导线形成线圈结构,避免了传统小型电感制备过程存在的线圈绕制难度高等问题,有利于制作小尺寸的电感,且有利于批量化生产电感元件,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电感磁芯更加致密,抗饱和电流能力更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23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