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沉淀池污泥排出辅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1327.0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5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徐全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全辉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5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淀 污泥 排出 辅助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淀池污泥排出辅助装置,属于沉淀池领域,一种沉淀池污泥排出辅助装置,包括挡板本体、拉力机构和沉淀池;挡板本体的数量不止一个,且挡板本体在沉淀池内下部横向均匀排布;挡板本体包括主板、转杆、辅杆和重力锤,转杆插设在主板内部,它可以实现利用拉力机构控制挡板本体,使其在排污前转动至水平状态,所有的挡板本体可拼合成一个大挡板,引导沉淀池内的污水从远离排污口一侧流向排污口,则在污水的横向流力下,可带动沉淀池底部的沉积物从排污口排出,大大降低了人工工作量,正常净水沉淀时,挡板本体处于竖直状态,不会阻碍沉积物下落到底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沉淀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沉淀池污泥排出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
现有生活中的沉淀池结构简单,在多次沉淀净水后,下部会堆积较多的沉淀物,此时需要打开排污口将沉淀排出,然而排污口处的沉淀受到较大流力,可以被流力冲走,远离排污口处的沉淀受到的流力较小,几乎无法被带出沉淀池,目前则采用人工辅助排出的方法,比较繁琐,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淀池污泥排出辅助装置,它可以实现利用拉力机构控制挡板本体,使其在排污前转动至水平状态,所有的挡板本体可拼合成一个大挡板,引导沉淀池内的污水从远离排污口一侧流向排污口,则在污水的横向流力下,可带动沉淀池底部的沉积物从排污口排出,大大降低了人工工作量,正常净水沉淀时,挡板本体处于竖直状态,不会阻碍沉积物下落到底部。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沉淀池污泥排出辅助装置,包括挡板本体、拉力机构和沉淀池;挡板本体的数量不止一个,且挡板本体在沉淀池内下部横向均匀排布;所述挡板本体包括主板、转杆、辅杆和重力锤;所述转杆插设在主板内部,转杆的两端分别与沉淀池左右内侧壁转动连接,辅杆固定连接在转杆的外端,在沉淀池的外侧壁设有排污口,排污口与沉淀池内部相通,辅杆位于远离排污口的一侧;重力锤固定连接在辅杆的一侧面,辅杆的另一侧面与拉力机构连接;沉淀池靠近排污口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数量与挡板本体对应的第三挡块,且第三挡块位于转杆的下侧。
进一步的,所述转杆处于主板的非中心位置,且转杆与主板上端面的距离大于转杆与主板下端面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主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挡块,且第一挡块位于靠近辅杆并远离第三挡块的一侧,在所述沉淀池内壁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二挡块,主板横向放置时,第二挡块与第一挡块处于同一水平线。
进一步的,所述转杆中心与第三挡块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主板厚度的一半。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的内底端靠近排污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对引导块,一对引导块分布于排污口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拉力机构包括绳体、辅助组件、转轮和定位组件;绳体由数量与主板对应的副绳和主绳连接组成,副绳远离主绳的一端与辅杆固定;辅助组件安装在沉淀池上端,转轮和定位组件均安装在沉淀池外侧壁上;主绳与辅助组件滑动连接,且可缠绕在转轮外端;定位组件用于对转轮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一对转角滑轮和两对连接板,一对转角滑轮之间的距离大于沉淀池的壁厚,主绳与一对转角滑轮均滑动;连接板一体连接在转角滑轮下端,并通过螺钉连接在沉淀池上。
进一步的,所述转轮包括转轴和套筒,转轴转动连接在沉淀池的外壁上,套筒套接在转轴外端。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滑槽、横杆和阻杆,滑槽开设在沉淀池外壁上,并处于转轮的上侧,横杆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滑槽内部,阻杆固定连接在横杆的另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全辉,未经徐全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13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