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池自放电效应的成组电池内短路故障诊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0791.8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2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刚;温涛;周美兰;陈继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42 | 分类号: | G01R31/3842;G01R31/388;G01R31/5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刘景祥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池 放电 效应 成组 短路 故障诊断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池自放电效应的成组电池内短路故障诊断方法。步骤1:确定有内短路故障的电池组,将一个包含N节电池的电池组分成若干电池小组,分别将电池小组并联到一个可调的电压源上;步骤2:基于步骤1确定电池组中内短路电池的电池序号;步骤3:计算步骤2的内短路等效电阻,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本发明针对在大规模电池组中需要对每一节电池进行故障诊断导致的计算负担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池自放电效应的成组电池内短路故障诊断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型电池组故障诊断方法大多需要对每一节电池进行故障诊断,费时费力,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池自放电效应的成组电池内短路故障诊断方法,针对在大规模电池组中需要对每一节电池进行故障诊断导致的计算负担大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电池自放电效应的成组电池内短路故障诊断方法,,所述成组电池内短路故障诊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有内短路故障的电池组,将一个包含N节电池的电池组分成若干电池小组,分别将电池小组并联到一个可调的电压源上;
步骤2:基于步骤1确定电池组中内短路电池的电池序号;
步骤3:计算步骤2的内短路等效电阻,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将电池组恒流恒压充电至满电状态,并将电池组静置;
步骤1.2:将恒压源并联到电池组中的电池小组上,监测电池小组和恒压源之间的电流方向;
步骤1.3:当检测到步骤1.2的电流方向出现反向变化,则能判断电池小组中包含有内短路故障的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1的静置时间为0.5h-1.5h。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2中电压源的电压值小于电池组中各个单体电池的电压和,电压源的电压值与电池组中各个单体电池的电压和的电压差值设置为10mV。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2.1:检测到有包含内短路故障电池的电池小组后,记录该电池小组中各电池单体的电压数值;
步骤2.2:当某节电池单体的电压数值持续的降低,则能判断该节电池有内短路故障。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3.1:由当前时刻的电压Vb通过计算出当前时刻故障电池单体的电量;
步骤3.2:通过求取t2时间段内由恒压源传递到电池小组的电量Q;
步骤3.3:通过计算出故障电池单体在没有获得恒压源传递过来的电量的情况下的电量Q2;
步骤3.4:通过由电量Q2计算出无电量传递情况下的故障电池单体电压Vc;
步骤3.5:由最初时刻电压Va和无电量传递情况下的故障电池单体电压Vc计算出故障电池单体在t2期间应有的实际电压降V;
步骤3.6:以实际电压降V计算出由于内短路故障导致的漏电量Q;
步骤3.7:计算t2期间的平均内短路电流Isc;
步骤3.8: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内短路等效电阻Rsc,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通过电池管理系统中内置的算法获得,单体电池的荷电状态SO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07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