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式公交拉环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0432.2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5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黎俊 |
主分类号: | B60N3/02 | 分类号: | B60N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6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式 公交 拉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公交拉环,包括握环,所述握环侧壁嵌设有磁块,所述握环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侧壁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转杆,两个所述转杆共同转动连接有固定块,两个所述转杆的内壁均插设有伸缩棒,所述固定块的上端固定有安装杆,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设有与两个伸缩棒匹配的两组限位机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限位机构,使得握环能够通过自身的转动完成对偏转的限制,使得握环能够在需要时保持固定位置而不偏转,从而为乘客提供安全感,保证乘客在需要时能够及时向握环借力,进而保证乘客不会在车辆启动和急刹时摔倒,并且能够在需要时保持可偏转状态,为乘客让位避免乘客碰撞受伤,整体的适应性更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共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公交拉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节能减排理念的深入,人们更多的选择公交出行,为环境保护做贡献,公交成了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为了保护乘客安全稳定,公交车上均配设有公交拉环,用于帮助乘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保持自身稳定避免摔倒;
目前,公交车辆中普遍安装可活动式的拉环,即使用尼龙带软连接,虽然能够避免乘客头部碰到拉环时,与之碰撞而受伤,但在公交车的行驶中,每遇停止、启动,急刹车,由于拉环是尼龙带软连接,站着抓住手环的乘客都会晃动,不稳定的晃动让人很不舒服甚至摔倒,部分使用完全固定使得拉环,这就无法有效活动和避让乘客,使得乘客容易在晃动过程中与之发生碰撞而受伤,现有的拉环功能均不足以满足需求,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调整状态的拉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拉环不可调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可调式公交拉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式公交拉环,包括握环,所述握环侧壁嵌设有磁块,所述握环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侧壁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转杆,两个所述转杆共同转动连接有固定块,两个所述转杆的内壁均插设有伸缩棒,所述固定块的上端固定有安装杆,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设有与两个伸缩棒匹配的两组限位机构。
在上述的可调式公交拉环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开设于固定块内部的卡槽,所述转杆的端部开设有推槽,所述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与伸缩棒相固定,所述卡块为方形块,所述卡槽为与卡块匹配的方形槽。
在上述的可调式公交拉环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开设于固定块内部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与伸缩棒相固定,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滑槽与收纳槽通过输送槽连通,所述收纳槽的内壁通过复位弹簧连接有摩擦块,所述转杆的侧壁开设有环形的摩擦槽,所摩擦槽的内壁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摩擦片,所述滑槽内部填充有液压油。
在上述的可调式公交拉环中,所述伸缩棒由超磁致伸缩材料制成的棒状结构,所述磁块为条形永磁铁。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限位机构,使得握环能够通过自身的转动完成对偏转的限制,使得握环能够在需要时保持固定位置而不偏转,从而为乘客提供安全感,保证乘客在需要时能够及时向握环借力,进而保证乘客不会在车辆启动和急刹时摔倒,并且能够在需要时保持可偏转状态,为乘客让位避免乘客碰撞受伤,整体的适应性更强;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磁块和伸缩棒,利用伸缩棒磁致伸缩,并且随磁场方向的改变而改变伸长程度的特性,使得乘客仅转动握环即可实现完成对限位机构的调整,使得乘客的使用更加便捷,即便在紧急状态下也能够瞬间完成操作,并且整体的结构相对简单不易损坏,不需要涉及复杂的设计和传动便能够实现,整体的制造非常方便,便于实际的制造量产;
3、本发明中,利用伸缩棒磁致伸缩过程推力的强劲,实现液压油的有效输送,从而使得摩擦块能够插入摩擦槽中并与摩擦片贴紧,使得摩擦式限位能够实现,充分利用了磁致伸缩材料的特性降低了结构的复杂程度,并且摩擦块能够在仍以角度插入摩擦槽中,使得握环的实际使用角度更多,能够使用更多乘客的需求和更多状态下的需求,使用更加便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黎俊,未经黎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04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