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单层网格结构的双拓扑环节点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19223.6 | 申请日: | 2020-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13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冯若强;张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3;E04B1/24;E04B1/58;E04B1/34;G06F111/04;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翠珍 |
| 地址: | 210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装配式 单层 网格 结构 拓扑 环节 | ||
1.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单层网格结构的双拓扑环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拓扑环(1)、下拓扑环(2)、杆件、连接件、高强螺栓(7);其中,上拓扑环(1)、下拓扑环(2)位于节点中部,连接件焊接于杆件内端,上、下拓扑环和连接件均设有螺栓孔,通过高强螺栓(7)将杆件与拓扑环进行连接,所述杆件的数量决定中心拓扑环的外径以及削切边数量,削切宽度与杆件的宽度相同;上、下拓扑环中心开设圆形孔洞,圆形孔洞外周呈对称地设置镂空孔洞;
所述杆件是主要杆件(3),同时连接于上、下拓扑环,构建的是杆件受力均匀的单层空间网格结构;
或者,所述杆件是主要杆件(3)以及次要杆件(4),其中,主要杆件(3)同时连接于上下拓扑环,次要杆件(4)连接于仅上拓扑环(1);
通过对上、下拓扑环的形状设计,满足杆件水平角的要求;通过控制杆件斜切角度,实现对杆件垂直角的调节;通过调节上拓扑环(1)和下拓扑环(2)上螺栓孔的相对位置,实现对杆件扭转角的调节;
所述的镂空孔洞是镂空孔洞四(18),镂空孔洞五(19);镂空孔洞四(18)沿拓扑环外周均匀分布,共有6个;镂空孔洞五(19)沿拓扑环内周均匀分布,共有6个;上、下拓扑环的镂空孔洞四(18)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一个螺栓孔一(8);所述镂空孔洞边界均由直线和圆弧线构成,镂空孔洞四(18)为等腰梯形形状,中轴线与等腰梯形的中垂线对齐,镂空孔洞五(19)等边三角形形状,中轴线与等边三角形的中垂线对齐,镂空孔洞四(18)和镂空孔洞五(19)是由外接多边形进行倒角和线条处理得到的;
所述的镂空孔洞是镂空孔洞一(12)、镂空孔洞二(13)和镂空孔洞三(14);镂空孔洞一在拓扑环与次要杆件连接部位对称分布,共2个;每个镂空孔洞一(12)的两侧对称设有镂空孔洞二(13),相邻两镂空孔洞二(13)之间设有镂空孔洞三(14);上拓扑环的镂空孔洞一(12)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一个螺栓孔一(8),上、下拓扑环的镂空孔洞二(13)的外周壁上均开设有一个螺栓孔一(8);所有镂空孔洞边界均由直线和圆弧线构成,镂空孔洞一(12)为等边三角形形状,中轴线与等边三角形的中垂线对齐;镂空孔洞三(14)为等腰梯形形状,中轴线与等腰梯形的中垂线对齐,镂空孔洞一(12)和镂空孔洞三(14)是由外接多边形进行倒角和线条处理得到的;镂空孔洞二(13)位于镂空孔洞一(12)和镂空孔洞三(14)之间,其边界与相邻孔洞的边界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单层网格结构的双拓扑环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为方钢管,连接件为矩形钢板,其尺寸对应杆件的截面尺寸,同时考虑围焊的焊缝尺寸;所述高强螺栓(7)与连接件点焊连接,再将连接件与杆件围焊连接,最后将高强螺栓(7)与上、下拓扑环(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单层网格结构的双拓扑环节点,其特征在于,上拓扑环和下拓扑环的整体结构是基于商用软件HYPERWORKS平台,利用拓扑优化原理,以节点应变能最小为目标函数,以体积分数比为约束函数,以连续体结构变密度法为优化算法,采用SIMP材料差值模型,以单元“单元密度”作为设计变量经过迭代优化而来;
拓扑优化模型可以表示为:
上、下拓扑环的结构形式主要通过所述“单元密度”与节点的材料弹性模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优化得出,且所述函数关系为:
其中,
基于SIMP的优化设计迭代公式如下:
其中优化设计准则为阻尼系数,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922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