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相变蓄热型特朗勃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17961.7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43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蔡阳;洪炳华;黄畅;吴伟雄;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S20/66 | 分类号: | F24S20/66;F24S60/10;F24S70/20;F24F5/00;F24F7/013;F25B21/02;E04B2/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陈慧华 |
地址: | 51063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变 蓄热 型特朗勃墙 系统 | ||
1.一种相变蓄热型特朗勃墙系统,运用在墙体(100)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光玻璃(200),适于与所述墙体(100)连接,所述透光玻璃(200)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通风口(110)和第二通风口(120);
特朗勃墙(300),设置在所述透光玻璃(200)的内侧且适于与所述墙体(100)连接,所述特朗勃墙(300)与所述透光玻璃(200)之间设置有第一空气通道(410),所述特朗勃墙(300)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三通风口(130)和第四通风口(140);所述特朗勃墙(300)包括自外而内设置的集热板(310)、热电发电装置、相变蓄热装置(330)、热电制冷装置(340)和隔热板(350),所述集热板(310)邻接于所述第一空气通道(410),所述热电发电装置分别与所述集热板(310)和所述相变蓄热装置(330)连接,所述热电制冷装置(340)与所述相变蓄热装置(330)连接,所述热电制冷装置(340)和所述隔热板(350)之间设置有第二空气通道(420),所述隔热板(350)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空气通道(420)连通的第五通风口(351)和第六通风口(352),所述第二空气通道(420)、所述第五通风口(351)和所述第六通风口(352)中的至少之一设置有空气驱动组件,所述热电制冷装置(340)的电源端和所述空气驱动组件的电源端分别与所述热电发电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热电制冷装置(340)包括多个热电制冷元件(341),所述热电制冷元件(341)与所述热电发电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蓄热型特朗勃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发电装置包括控制器(321)和多个热电发电元件(322),多个所述热电发电元件(322)分布在所述集热板(310)上,且分别与所述控制器(321)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变蓄热型特朗勃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热电发电元件(322)之间填充有隔热棉(323)。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相变蓄热型特朗勃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板(310)采用铝板,所述铝板邻接于所述第一空气通道(410)的一面设置有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相变蓄热型特朗勃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发电装置的输出端还电性连接有充电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变蓄热型特朗勃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气通道(420)、所述第五通风口(351)和所述第六通风口(352)中的至少之一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321)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6所述的相变蓄热型特朗勃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制冷装置(340)还包括与多个所述热电制冷元件(341)连接的风冷散热器(34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蓄热型特朗勃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风扇,至少两个所述风扇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五通风口(351)和所述第六通风口(352),且朝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蓄热型特朗勃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热装置(330)包括相变蓄热材料、金属骨架以及封装于所述金属骨架外侧的导热层,所述相变蓄热材料填充于所述金属骨架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796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嵌入式麦克风线夹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历史考古文物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