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辅助识别注射器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17714.7 | 申请日: | 2020-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8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肖士朋;包小芝;雷水妮;李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士朋;包小芝;雷水妮 |
主分类号: | G06V40/10 | 分类号: | G06V40/10;G08B7/06;G08B21/00;G08B25/08 |
代理公司: | 重庆晟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8 | 代理人: | 沈立 |
地址: | 262705 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辅助 识别 注射器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识别注射器的装置及方法。装置部分包括识别模块,用于捕捉人手及手持物的图像;接受所述识别模块信息的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识别模块传递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被所述处理模块控制的报警模块,用于发出警报。本发明可以对生猪静养过程中屠宰员手持物是否为注射器进行初步识别,若判定手持物为注射器疑似物时能够发出警报,以避免屠宰员向生猪注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辅助识别注射器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生猪屠宰前,需要先将其置于屠宰厂内的静养圈观察12-24小时。若生猪无异常情况,则由屠宰员进行屠宰。若生猪发生异常,则由屠宰员将生猪移出静养圈交由养殖户进行治疗,待治疗结束并经过数日的药物代谢后,重新置于静养圈中观察待宰。若生猪在静养圈内发生死亡,则由屠宰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将其无害化处理。
静养圈内具有水槽,供屠宰前的生猪饮水。
部分屠宰员受养殖户非法利益驱使,会在屠宰前对生猪注射药物,促使生猪大量喝水并加速血液循环,以达到生猪增重、屠宰后猪肉颜色鲜亮的目的。
为防止上述情况的出现,静养圈内通常会安装有多个摄像头。部分摄像头由食药监人员监控,部分摄像头由屠宰厂工作人员监控。受静养圈光照条件、屠宰时间、屠宰观察期、屠宰厂数量、生猪数量等多重因素限制,食药监人员难以对每头生猪实现全程监管,屠宰厂工作人员亦难以对本厂所有待宰生猪进行全程监管。
鉴于上述原因,屠宰员对生猪违法注射药物的情况屡禁不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辅助识别注射器的装置。本发明可以对生猪置于静养圈观察的过程中,屠宰员手持物是否为注射器疑似物进行初步识别。若判定手持物为注射器疑似物时能够发出警报,以防止屠宰员向生猪注射药物。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辅助识别注射器的装置,包括:
依次电连接的识别模块、处理模块和报警模块;
其中,识别模块用于捕捉人手及手持物的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传递至识别模块;
处理模块接受所述识别模块的信息,并将所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
报警模块被处理模块控制,用于发出警报。
优选的,所述识别模块为摄像头。
优选的,所述处理模块为电脑。
优选的,所述报警模块为声光报警器和/或短信发射器。
在提供上述结构方案的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装置识别注射器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1.接收经识别模块在预设时长内对人手进行图像捕捉生成图像信息;
S2.处理模块对所述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判断所述图像信息是否具有手持物,若是则执行S3,若否则执行S1;
S3.以被识别人员手指宽度W0为基准,通过比对手持物最大长度L1是否处于被识别人员手指宽度的预设阈值范围作为注射器疑似物的一级识别判定条件,若是则执行S4;若否则执行S1;
S4.判断手持物是否同时遮挡食指与中指,若是则执行S6,若否则执行S1;
S5.通过手心侧手持物宽度W1与手背侧手持物宽度W2配置注射器疑似物的二级识别判定条件,若手心侧手持物宽度W1异于手背侧手持物宽度W2,则执行S6;若否则执行S1;
S6.判定手持物为注射器疑似物并驱动报警模块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士朋;包小芝;雷水妮,未经肖士朋;包小芝;雷水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77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化学检测安置台及电化学检测仪
- 下一篇:一种胶水生产用的包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