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铝制功能连接件与紧固件制造及材料配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16947.5 | 申请日: | 2020-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2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上官焕军;义雅峰;向忠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捷紧固系统(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C22C1/03;C22F1/05;B21C23/14;B21C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82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制 功能 连接 紧固 制造 材料 配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铝制功能连接件与紧固件制造及材料配制方法,按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硅:0.7‑1.3%,铁0.4‑0.6%,铜:0.5‑1.1%,锰:0.4‑1.0%;镁:0.6‑1.2%;铬:0.2‑0.3%;锌0.3‑0.7%,锆:0.15‑0.3%,钛:0.1‑0.2%,钌:0.05‑0.2%,钒:0.05‑0.2%;Ni镍:0.05‑0.7%,铝:93‑96%,其他杂质≤0.5%;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熔炼:按照百分比称取物料,并将物料放入熔炼炉进行熔炼;S2:铸造:采用铸造模具浇注成型;S3:铸锭均匀化:采用先保温后快速冷却的方式进行铸锭均匀化;S4:挤压;S5:时效:采用先保温后快速冷却的方式进行时效;S6:拉丝。本发明,提升功能连接件或紧固件的抗拉强度,可实现优异机械性能的铝制功能连接件与紧固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件与紧固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铝制功能连接件与紧固件制造及材料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及工业轻量化设计的背影下,应用铝制功能连接件与紧固件的场合需求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铝与铝构件的连接应用替代钢铝结合的连接与紧固方面,避免不同电位类别材料影响机械性能与耐久性等问题。目前国内在铝制功能连接件与紧固件受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受国内铝材基础研究及工艺处理的限制,承受载荷的铝制功能连接件及紧固件存在晶间腐蚀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推广国内铝制功能连接件及紧固件的应用和提高铝制功能连接件及紧固件的抗晶间腐蚀能力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铝制功能连接件与紧固件制造及材料配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铝制功能连接件与紧固件制造及材料配制方法,按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硅:0.7-1.3%,铁0.4-0.6%,铜:0.5-1.1%,锰:0.4-1.0%;镁:0.6-1.2%;铬:0.2-0.3%;锌0.3-0.7%,锆:0.15-0.3%,钛:0.1-0.2%,钌:0.05-0.2%,钒:0.05-0.2%;Ni镍:0.05-0.7%,铝:93-96%,其他杂质≤0.5%;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熔炼:按照百分比称取物料,并将物料放入熔炼炉进行熔炼;
S2:铸造:采用铸造模具浇注成型;
S3:铸锭均匀化:采用先保温后快速冷却的方式进行铸锭均匀化;
S4:挤压:通过挤压机采用模具形成各种规格盘圆;
S5:时效:采用先保温后快速冷却的方式进行时效;
S6:拉丝:通过拉丝机械采用拉丝成型模具形成产品成型所需的各规格盘圆线材。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是采用电气熔炼炉进行熔炼。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配料结束后,装料,铝锭装入下层,铝锰和铝镍、铝钒、铝钛中间体、钌钛中间体、铝锆中间合金、铝铬中间合金等合金原料装入上层,金属表面撒一层粉状熔剂覆盖防氧化,升温熔化,温度750-770℃,当炉料熔化一部分后加入锌板和铜板,搅拌熔体,使得各处温度均匀并加速熔化,扒渣,加入镁,搅拌熔体,取样分析,调整成分,再搅拌,扒渣,倒炉,精炼,扒渣,静止调温,炉前测氢,出炉。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采用铸造模具在720-740℃进行浇注成型。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采用560-580℃保温6小时后快速冷却。
优选的,所述步骤S4需要将铝棒加热到440-460℃,然后通过挤压机采用模具形成各种规格盘圆。
优选的,所述步骤S5采用190-195℃保温3.5小时,强制风冷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捷紧固系统(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超捷紧固系统(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69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