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升机桨叶表面微型压力传感器校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16782.1 | 申请日: | 2020-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14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 发明(设计)人: | 黄琦;张文锋;陈松伟;曾萍;李明;方凯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L27/00 | 分类号: | G01L27/00;G01L25/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张明 |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升机 桨叶 表面 微型 压力传感器 校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升机桨叶表面微型压力传感器校准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内开设有加压腔体,加压腔体的上端伸出底座上表面并形成有环腔,底座侧面开设有与所述加压腔体连通的进出气口,用于通过压力控制器的输出端;套管,套管内的上部开设有顶腔,下部开设有与所述顶腔连通的卡合腔,卡合腔的内径大于顶腔的内径;密封头,密封头上部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缺口,自每个缺口向密封头底面分别布设有一对第一接线柱和一对第二接线柱;其中,所述一对第一接线柱用于连接微型压力传感器的信号线,所述一对第二接线柱用于连接微型压力传感器的电源线。本发明可实现对微型压力传感器快速、批量校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校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升机桨叶表面微型压力传感器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微电子加工技术的蓬勃发展,微型压力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科研生产领域,依据JJG860国家检定规程要求,传统的中高压以上的压力传感器常常通过螺纹接头将被检压力传感器的感压端与压力计量标准装置连接,实现计量标准装置提供不同目标压力值给被检的目的。然而,微型压力传感器的尺寸往往只有几个毫米,无法实现螺纹连接,且由于压力范围往往小于200kPa,当前的做法是利用腻子或者橡皮泥等软性材质,在被检微型压力传感器与计量标准装置的压力输出端的四周填充上述软性材质,达到密封的作用,从而开展计量工作。
传统的做法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由于被检传感器属于微压领域,如果软件材质封堵未压实,存在泄露的情况下,计量人员无法及时察觉,导致计量结果不准确,二是传统传感器校准过程用时长,一次只能对一个传感器进行校准,不能实现传感器的批量校准和定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升机桨叶表面微型压力传感器校准装置,用于批量实现直升机桨叶表面微型压力传感器的精确校准和定位。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升机桨叶表面微型压力传感器校准装置,包括:
底座,底座内开设有加压腔体,加压腔体的上端伸出底座上表面并形成有环腔,底座侧面开设有与所述加压腔体连通的进出气口,用于通过压力控制器的输出端;套管,套管内的上部开设有顶腔,下部开设有与所述顶腔连通的卡合腔,卡合腔的内径大于顶腔的内径;密封头,密封头上部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缺口,自每个缺口向密封头底面分别布设有一对第一接线柱和一对第二接线柱;其中,所述一对第一接线柱用于连接微型压力传感器的信号线,所述一对第二接线柱用于连接微型压力传感器的电源线。
进一步地,所述微型压力传感器为扁矩形体结构,微型压力传感器具有四根导线,其中有两根信号线,两根电源线;在测试校准过程中,信号线、电源线分别连接至测试端的信号连接端、电源端。
进一步地,在装配时,先将微型压力传感器置于所述加压腔体中,将微型压力传感器的两根信号线、两根电源线分别与一对第一接线柱、一对第二接线柱连接,然后向所述环腔上套装外密封圈,将套管自上而下插入到所述底座的环腔上,向顶腔内套入内密封圈,再将所述密封头自上而下插入到顶腔中;最后将压力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进出气口插入到加压腔体中,再通过压力控制器调节并控制所述加压腔体内的压力,然后进行测试和校准。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加压腔体中可拆卸地设置有一对固定台,固定台用于对所述多个微型压力传感器导线进行分开约束,在每个固定台上方设置有一对理线柱,每一个理线柱分别用于固定微型压力传感器的一根导线的端部;所述理线柱上设置有弹性圈,通过弹性圈实现微型压力传感器导线与测试端的连接。
进一步地,固定台为矩形台,固定台侧面开设有过线槽,固定台内部设置有一对穿过固定台顶面、底面的束线腔,一对所述束线腔分别通过一个进线槽与所述过线槽连通;在每个进线槽侧面设置有一对弹簧伸缩杆,弹簧伸缩杆上安装有可伸缩的阻挡片,当弹簧伸缩杆伸长时,所述阻挡片对进线槽进行封堵。
进一步地,所述理线柱分别用于固定微型压力传感器的一根导线的端部,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67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刚石陀螺谐振子纳米制造装备
- 下一篇:一种拉伸剪切强度试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