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16210.3 | 申请日: | 2020-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22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琳;马凤鸣;陈杰文;郑凛;林英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8 | 分类号: | H04B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泽方誉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84 | 代理人: | 唐明磊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号 分集 合并 模式 切换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信号发射端查询预先存储的分集合并模式与信号发射端信息的绑定关系,确定对应的分集合并模式作为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信号副本的信号合并,根据信号发射端发送的设定数量个信息,提取对应的信号副本,分别使用各个分集合并模式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多个合并信号,根据各个合并信号评估各个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得到对应的性能评估结果,根据性能评估结果进行当前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并修改对应的绑定关系。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适应性实时切换信号分集合并模式,实时保障信号接收质量,优化信号合并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分集接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类通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设备。通讯设备在进行通信过程中,为了保证通讯质量,降低信号衰落的影响,保障信号传输质量,通常会采用分集技术在信号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进行信号传输。分集技术就是利用多条传输相同信息且具有近似相等的平均信号强度和相互独立衰落特性的信号路径,并在接收端对这些信号进行适当合并,以便大大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从而改善传输的可靠性。即如果一条无线传播路径中经历了深度衰落,而另一条相对独立的路径中可能仍包含着较强的信号,因此可以在多个信号中选择两个或更多的信号进行合并,这样可以同时提高接收端的瞬时信噪比和平均信噪比,进而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从而改善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但是,传统的分集信号在进行分集合并时,其分集合并模式固定,难以达到较佳的分集信号合并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能够适应性实时切换信号分集合并模式,实时保障信号接收质量,优化信号合并处理效果。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包括:
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对应同一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解析所述信号副本,提取所述信号副本包含的信号发射端信息,基于所述信号发射端查询预先存储的分集合并模式与信号发射端信息的绑定关系,确定对应的所述分集合并模式作为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所述信号副本的信号合并,所述分集合并模式包括选择式合并模式、最大比合并模式和等增益合并模式;
根据所述信号发射端发送的设定数量个信息,提取对应的信号副本,分别使用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多个合并信号;
根据各个所述合并信号评估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得到对应的性能评估结果,根据所述性能评估结果进行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并修改对应的所述绑定关系。
进一步的,根据各个所述合并信号评估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得到对应的性能评估结果,包括:
测算各个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并根据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对应的多个合并信号计算信号质量参数均值;
基于所述信号质量参数均值比对从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中确定最优合并模式。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性能评估结果进行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包括:
判断所述最优合并模式是否为当前用于信号合并的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若是,保持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信号合并,若否,以所述最优合并模式作为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信号合并。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性能评估结果进行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并修改对应的所述绑定关系之后,包括:
在设定的切换周期内,保持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信号合并。
进一步的,在保持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信号合并之后,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62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