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分燃烧的煤炭燃烧炉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15043.0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5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郭呈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易联致合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B60/00 | 分类号: | F23B60/00;F23J15/02;F23L5/04;F23L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分 燃烧 煤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分燃烧的煤炭燃烧炉,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设有安置空间,所述安置空间内部设有释放机构,所述释放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安置空间后侧内壁的释放箱,所述释放箱内部设有释放腔,所述释放腔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限制块,所述第一限制块内部设有第一限制腔,所述第一限制腔上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本发明设置有通风装置,给燃烧炉提供大量的氧气,使燃烧炉内的煤炭燃烧更充分,降低了煤炭燃烧时一氧化碳的产生,然后通过镍粉对燃烧废气中的一氧化碳进行吸收,在通过加热将一氧化碳释放出来,重新燃烧,使煤炭燃烧的更加充分,节约了能源,降低了大气污染,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炭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充分燃烧的煤炭燃烧炉。
背景技术
燃烧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我国现有的烧煤燃烧炉在工作时,煤炭的集中燃烧导致其燃烧不充分,降低燃烧效率,并且煤炭不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不仅会导致大量的能源浪费,并且会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分燃烧的煤炭燃烧炉,克服上述情况。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充分燃烧的煤炭燃烧炉,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设有安置空间,所述安置空间内部设有释放机构,所述释放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安置空间后侧内壁的释放箱,所述释放箱内部设有释放腔,所述释放腔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限制块,所述第一限制块内部设有第一限制腔,所述第一限制腔上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铁块,所述第一铁块与所述第一限制腔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铁块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释放腔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和第一电源,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一电源通过第一电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线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铁块,所述第一电线另一端连接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限制腔左侧内壁的第二铁块,所述第一电机前端面转动连接有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
所述释放机构下侧设有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安置空间后侧内壁的混合箱,所述混合箱内部设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右端面转动连接有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叶轮,所述第一叶轮右侧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混合腔后侧内壁的冷凝板,所述混合腔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连接所述混合腔和外界空间;
所述安置空间内部设有燃烧机构,所述燃烧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安置空间后侧内壁的燃烧箱,所述燃烧箱内部设有燃烧腔,所述燃烧腔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供氧箱,所述供氧箱内部设有供氧腔,所述供氧腔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右端面转动连接有第三驱动轴,所述第三驱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叶轮,所述供氧腔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所述供氧腔和外界空间,所述供氧箱上侧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燃烧腔后侧内壁的燃烧板,所述燃烧腔上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另一端在连接所述混合腔上侧内壁。
优选地,所述释放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释放腔后侧内壁的第二限制块,所述第二限制块内部设有第二限制腔,所述第二限制腔下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限制腔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右端面固定连接有齿状块,所述齿状块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滑块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释放腔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释放腔和所述燃烧腔,所述混合腔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压缩泵,所述压缩泵右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穿过所述燃烧腔连接所述释放腔上侧内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易联致合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州易联致合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50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