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升降的垃圾投递辅助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14788.5 | 申请日: | 2020-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4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丁小勇;张立平;高人翔;杨伊梦;汤贝;黄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展环境艺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F7/02 | 分类号: | B66F7/02;B66F7/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垃圾 投递 辅助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升降的垃圾投递辅助装置,包括垃圾投口罩盖,垃圾投口罩盖的两侧对称安装有直线滑动导轨、上部焊有圆轴、底部设有电子秤及电子秤底部的电机支架,所述圆轴上套有链轮,电机支架上装有电机,电机转轴上安装链轮,链轮与所述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垃圾投口罩盖内部设有垃圾投口,垃圾投口左右两侧安装与直线滑动导轨配合的滑块,使得垃圾投递仓能够在仓体内上下滑动,垃圾投递仓左侧设有连接件,该连接件可卡入链条链的环中,使得当电机启动时,链轮跟随电机转动,链条也跟随转动,此时连接件就被带动进行上下运动,投递仓也就能够上下滑动,从而实现了投口通过电机控制而能够上下运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升降的垃圾投递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垃圾分类和“两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市场上出现了垃圾分类房、垃圾回收箱等垃圾分类设备。这些垃圾分类设备大都设立在小区内,但小区公共空间有限,往往只能容下平面面积比较小的回收装置,这就要求该回收装置空间能够被最大限度的利用。但回收装置垃圾投递口的高度一般是根据人的正常身高来设计的,而垃圾容器一般是低于投口的高度,这样就导致垃圾回收装置内的容纳空间只能限于低于投口的空间内,而浪费了很大的高度方向的空间。
因此,需要增加一种垃圾投递辅助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的垃圾投递辅助装置,当垃圾投递入投递仓后,将投递仓升高到一定的高度,然后再投入垃圾回收装置内部容器中,这样就增加了垃圾回收设备的可容空间。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升降的垃圾投递辅助装置,包括垃圾投口罩盖,所述垃圾投口罩盖的两侧对称安装有直线滑动导轨、上部焊有圆轴、底部设有电子秤及电子秤底部的电机支架,所述圆轴上套有链轮,所述电机支架上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转轴上安装链轮,所述链轮与所述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所述垃圾投口罩盖内部设有垃圾投递仓,垃圾投口左右两侧安装与所述直线滑动导轨配合的滑块,使得所述垃圾投递仓能够在仓体内上下滑动。所述垃圾投递仓左侧设有连接件,该连接件可卡入链条链的环中,使得当电机启动时,链轮跟随电机转动,链条也跟随转动,此时连接件就被带动进行上下运动,投递仓也就能够上下滑动,从而实现了投口通过电机控制而能够上下运动的目的。当垃圾投入垃圾投递仓内后,电机启动,将投递仓升到一定的高度,然后将垃圾投入垃圾回收装置内部的容器中。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所述电子秤与电机之间通过控制器建立通信,电子秤上的数据达到一定数值后,电机启动,进行倒垃圾动作并返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产品安装在垃圾投口后面,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垃圾回收设备空间,且结构简单,易于改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前部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前部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背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投递仓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中投递仓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投口罩盖、2投递仓、2-1背板、2-2滚轮、2-3滑块、2-4连接件、2-5三角形支架、3-1电机支架、3-2电机、3-3链轮、3-4链条、4直线滑动导轨、5缺口、6电子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展环境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展环境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47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记忆体装置
- 下一篇:智能化腿部分区域构造系统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