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梯形排水沟现浇施工养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13962.4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2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世润建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4 | 分类号: | E03F3/04;E03F3/06;C04B40/02;E01C11/2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梯形 排水沟 施工 养护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梯形排水沟现浇施工养护方法,包括步骤:步骤1:在开挖好的沟槽两侧,将导向定位装置的预制导向梁埋置在土层中;步骤2:安放滑动浇筑车;步骤3:向滑动浇筑车的料箱内加入混凝土,向前推动滑动浇筑车;步骤4:在浇筑成型的现浇梯形排水沟上方设置覆膜撑压架;步骤5:使用养护台车进行养护作业;步骤6:关闭覆膜撑压架,将塑料膜夹在覆膜撑压架的支撑底板和压板之间;步骤7:进行塑料膜的回收作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滑动浇筑车在导向定位装置的约束下,沿着导向定位装置限定的路径运动,可一次浇筑出成型的现浇梯形排水沟,大大降低了浇筑作业的难度,提高了混凝土梯形排水沟浇筑的施工质量及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水边沟现浇施工、养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梯形排水沟现浇施工养护方法。
背景技术
排水沟一般沿道路两侧布置,按照施工材料主要分为干砌、浆砌、现浇混凝土等类型。对于截面形式为梯形的现浇混凝土排水沟施工,尚存在一些技术难题:由于截面形式为梯形,因此倾斜的模板支设比较困难;排水沟的截面尺寸较小,支模作业的空间有限,且存在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密实的情况;若采用人工抹灰的做法,则排水沟的线型及坡度将难以掌控。此外,现浇混凝土排水沟施工完毕后,通常需要进行洒水、覆膜养护。洒水作业时,通常使用水管直接进行喷洒,这种作业方式存在排水沟侧壁和沟底洒水不均匀的问题,即侧壁欠散,沟底过洒。覆膜养护时,通常采用人工覆盖后在沟壁两侧填压土石进行固定;但是这种方式存在覆膜效率低,覆膜难以回收的情况,且土石填压固定很容易将覆膜压破,直接导致覆膜无法回收利用。覆膜由于没有支撑,下雨天在覆膜上积聚的雨水容易将覆膜压塌,雨水进入后影响混凝土的养护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梯形排水沟现浇施工养护方法。
这种梯形排水沟现浇施工养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开挖好的沟槽两侧,将导向定位装置的预制导向梁埋置在土层中,并调整预制导向梁的埋置深度,使导轨的坡度与现浇梯形排水沟的坡度一致;
步骤2:安放滑动浇筑车,使导向轮落在导轨上,通过高度调节杆调整滑动浇筑车的高度,使滑动抹面板的高度与现浇梯形排水沟在同一高度上;
步骤3:向滑动浇筑车的料箱内加入混凝土,向前推动滑动浇筑车;
步骤4:在浇筑成型的现浇梯形排水沟上方设置覆膜撑压架,并使覆膜撑压架处于打开状态;
步骤5:使用养护台车进行养护作业,开启养护台车上的喷淋系统,进行洒水作业,同时开启铺收膜系统,进行塑料膜的覆盖作业;
步骤6:关闭覆膜撑压架,将塑料膜夹在覆膜撑压架的支撑底板和压板之间;
步骤7:现浇梯形排水沟养护完成后,打开覆膜撑压架,将塑料膜的一端固定在卷筒上,开启养护台车的铺收膜系统,进行塑料膜的回收作业。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导向定位装置主要由支撑架、高度调节杆、导向轮、预制导向梁和导轨组成,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固定在滑动浇筑车上,支撑架的另一端连接高度调节杆,高度调节杆的底端支撑在导向轮上;所述预制导向梁埋置在土层中,预制导向梁的顶端设置有导轨;所述导向轮上设置有向内的凹槽,导向轮支撑在导轨上。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滑动浇筑车主要由料箱、梯形立板、滑动抹面板和板式振动机组成;所述梯形立板的截面形状与现浇梯形排水沟的截面形状相同,所述料箱固定在梯形立板的前侧,料箱底部设置有卸料口,所述滑动抹面板固定在梯形立板的后侧,紧贴现浇梯形排水沟表面;所述滑动抹面板的上侧设置有板式振动机。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覆膜撑压架主要由支撑底板和压板组成,所述支撑底板和压板通过转动铰连接,所述支撑底板和压板呈向上凸的拱形结构,所述支撑底板上设有一层软质垫板,塑料膜夹在支撑底板和压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世润建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世润建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39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