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钢板拼焊的夹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13843.9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4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红;陈波;马利超;徐小兵;陈国友;程应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东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10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2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钢板 夹紧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度钢板拼焊的夹紧装置,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以解决在使用中不能进行良好的定位,需要手动对工件位置进行调整,操作麻烦,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均匀排布固定连接有三组压紧驱动件;所述定位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组定位驱动件。该装置通过琴键式排列的压紧驱动臂和压紧块,可以实现对薄壁进行压紧,避免了以往通过横梁结构压紧,由于压紧力不均匀造成钢板变形的问题,加工质量更高,定位能力强,对中性好,不需要手动对零件的位置进行调整,避免了点焊,机械机构简单,维护成本低,自动化操作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钢板拼焊的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中,焊接是一种常用的加工手段,对于薄壁板件进行拼接焊接中常常需要采用夹具进行压紧,实现对板件的定位,保证良好的焊接效果,现有的对薄壁板件进行压紧时一般采用横梁式结构对工件进行压紧。
基于上述,现有的压紧方式在压紧中容易出现两端压紧力大,中间压紧力小的问题,造成压紧时薄壁板件出现变形,为了防止变形需要对焊缝进行点焊,然后进行拼接焊接,焊接完成后还需要对点焊的高点进行打磨,同时在使用中不能进行良好的定位,需要手动对工件位置进行调整,操作麻烦,生产效率低下。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高强度钢板拼焊的夹紧装置,以期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度钢板拼焊的夹紧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压紧方式在压紧中容易出现两端压紧力大,中间压紧力小的问题,造成压紧时薄壁板件出现变形,为了防止变形需要对焊缝进行点焊,然后进行拼接焊接,焊接完成后还需要对点焊的高点进行打磨,同时在使用中不能进行良好的定位,需要手动对工件位置进行调整,操作麻烦,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高强度钢板拼焊的夹紧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高强度钢板拼焊的夹紧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均匀排布固定连接有三组压紧驱动件;所述底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均匀排布铰链连接有三组压紧驱动臂,每组所述压紧驱动臂的下部均铰链连接有一组压紧块;所述底板的基准边外侧转动连接有一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组定位驱动件。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驱动件还包括有定位驱动齿条,定位驱动件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一组定位驱动齿条,定位件的左右两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一组定位从动齿轮,定位从动齿轮与定位驱动齿条啮合共同构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还包括有定位板,定位件为对称分布设置,定位件上固定连接有一组定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驱动臂的顶部与压紧驱动件的活塞杆铰链连接,底板、压紧驱动件、压紧驱动臂之间共同构成曲柄滑块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块底部镶嵌固定连接有铜板,且压紧块底部铜板的底面开设有网格状的开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采用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实现了定位件旋转,定位件带动定位板翻转,通过对称分布定位板的同时翻转实现对接的薄壁工件纵向与焊缝对中、靠齐提供基准,板料焊缝对中操作简单,对中性好。
本发明通过采用琴键式排列的压紧驱动臂和压紧块,实现对工件的压紧,在使用中压紧驱动件通过由底板、压紧驱动件、压紧驱动臂之间共同构成的曲柄滑块机构带动压紧驱动臂驱动压紧块将工件压紧,实现对工件的压紧,压紧块在向下压紧工件时具有一部分向前的正压力,所有的压块始终使工件向前紧顶定位销,不会使工件产生任何的位移,能尽可能的消除拼缝的间隙,同时通过采用铜板保证对工件在有效压紧的同时不会对板材产生明显的压痕,并且通过底面的网格状的开槽增加对工件的摩擦力,防止工件相对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东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十堰东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38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