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隐私保护的加密人脸特征匹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13539.4 | 申请日: | 2020-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8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懿嘉;朱静熹;庞浩天;李朋林;魏立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态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宫建华 |
| 地址: | 2000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隐私 保护 加密 特征 匹配 方法 | ||
1.基于隐私保护的加密人脸特征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户通过摄像头拍照或实时提取需要识别的人脸特征值,将特征值传输给用户服务器;
S2、用户服务器调用SDK(B)先请求密码服务进行协商获取此次识别的加密密钥,使用该密钥对特征值加密得到密文;
S3、用户服务器向人脸识别服务器发起人脸识别请求,参数为加密的人脸特征;
S4、人脸识别服务器接受到识别请求后,读取加密存储的人脸库中的人脸特征数据;
S5、通过密码服务先解密密文存储的人脸特征,再使用步骤2中此次识别请求协商的密钥加密人脸特征;
S6、人脸识别服务器将实时的密文人脸特征和人脸库中获取的密文人脸特征输入“生物特征数据隐私计算环境(E)”中进行密文特征比较计算,返回最终识别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隐私保护的加密人脸特征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用户服务器调用SDK(B)先请求密码服务进行协商获取此次识别的加密密钥,使用该密钥对特征值加密得到密文,密码服务将加密密钥分发给SDK(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隐私保护的加密人脸特征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DK(A)为存储加密SDK。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隐私保护的加密人脸特征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DK(B)为采集端加密SD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态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上海同态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353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生产聚甲氧基二甲醚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大尺寸目标的RCS计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