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激光烧结陶瓷3D打印的陶瓷微粒制备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13255.5 | 申请日: | 2020-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8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华;宗泽;李思文;吕晨;郑兰斌;艾晓蕾;孙文明;唐思婷;吴贫;卞晨;桂鑫;张丽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5/634 | 分类号: | C04B35/634;C04B35/632;C04B35/626;B33Y70/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8 | 代理人: | 王洪霞 |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激光 烧结 陶瓷 打印 微粒 制备 工艺 | ||
1.一种用于激光烧结陶瓷3D打印的陶瓷微粒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微粒包括陶瓷微粒原料、陶瓷熔块、粘接剂与脱泡剂,其中按照质量份数计,陶瓷熔块的成分包括硼酸10-15份、矿化剂10-12份、氧化锌10-12份、石英15-20份、方解石10-12份、白云石5-6份与钾长石20-22份;
陶瓷微粒制备工艺还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料处理,对陶瓷微粒原料进行精细研磨处理,使得陶瓷微粒中成分保持均匀,并对研磨处理过的陶瓷微粒原料进行筛分处理,使过筛陶瓷微粒原料的粒径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S2、粘接剂配制,将粘接剂中的树脂与溶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其中胶水中树脂与溶剂的比例为9.5:100,加热后混合直至树脂完全溶解于溶剂中,位置温度至少十分种后结束;
S3、原料混合,将陶瓷微粒原料、陶瓷熔块、粘接剂与脱泡剂等组分配料加入混合装置中,加热至一定的温度进行持续搅拌至少2-5小时,最终形成混合物料;
S4、喷雾造粒,将步骤S3中最终的混合物料投入喷雾造粒机,通过喷雾造粒机将其物料喷成雾状,从而得到微米级的陶瓷颗粒;
S5、加热干燥处理,通过加热装置对喷雾造粒机中喷出的微米级的陶瓷颗粒进行加热干燥,从而形成可直接用于激光烧结陶瓷3D打印的陶瓷颗粒耗材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激光烧结陶瓷3D打印的陶瓷微粒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其中按照质量份数计,陶瓷熔块的成分包括硼酸10份、矿化剂10份、氧化锌10份、石英15份、方解石10份、白云石5份与钾长石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激光烧结陶瓷3D打印的陶瓷微粒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其中按照质量份数计,陶瓷熔块的成分包括硼酸15份、矿化剂12份、氧化锌12份、石英20份、方解石12份、白云石6份与钾长石22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激光烧结陶瓷3D打印的陶瓷微粒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其中按照质量份数计,陶瓷熔块的成分包括硼酸13份、矿化剂11份、氧化锌11份、石英17份、方解石11份、白云石5.5份与钾长石21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激光烧结陶瓷3D打印的陶瓷微粒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微粒原料包括二氧化硅、高岭土、莫来石与碳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且在步骤S1中陶瓷微粒原料的粒径范围为250目-1250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激光烧结陶瓷3D打印的陶瓷微粒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包括水性聚氨酯树脂与醇溶性树脂层,所述水性聚氨酯树脂包括聚氨酯水溶液、聚氨酯水分散体与聚氨酯乳液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醇溶性树脂层包括酚醛树脂、醇酸树脂与脲醛树脂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激光烧结陶瓷3D打印的陶瓷微粒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脱泡剂设置为陶瓷脱泡剂,且脱泡剂加入的质量含量为总质量的2.5-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激光烧结陶瓷3D打印的陶瓷微粒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喷雾造粒过程中的进风温度为100-120摄氏度、喷雾效率为1.5-2.5ml/s、干燥时间为30-35分钟;步骤S5中的加热装置集成设置于喷雾造粒机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325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