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油化工油液分离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10502.6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1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霞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油化工 分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油化工油液分离机,其结构包括油收集装置、排污管、废水箱、卸污管、底架、导流横管、电机,本发明具有的效果:含油的石油化工废水通过排污管排入废水箱,在油收集装置作用下,电机启动时,截油吸附网能够在转动的同时进行下降作业,使截油吸附网逐步回转深入废水箱中,与含油的废水进行接触,从而吸附废水中的油脂,此过程中叶轮同步旋转,且将空气从废水箱底部排入含油的废水中,使空气在废水中形成微小气泡,粘附废水中浮油、分散油、乳化油等油脂,能够加快油脂粘附在截油吸附网的速度,从而提高废水中油脂的收集效果,利于含油废水的连续除油处理,大大提高了油水分离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石油化工油液分离机。
背景技术
石油化工炼油加工及储运等过程中排水量最大的一种废水,水中主要含有原油、成品油、润滑油及少量的有机溶剂和催化剂等,水中的油多以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及溶解油的状态存在于废水中,需要将这种含油的废水进行处理后,达到环保指标才能排放,在含油废水处理过程中,油水分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现有技术的油水分离结构是采用重复吸附油脂的方式,对废水中含有的浮油、分散油和乳化油及溶解油进行吸附回收,耗时长,使用的材料多,不利于含油废水的连续除油处理,大大降低了油水分离效率,因此需要研制一种石油化工油液分离机,以此来解决现有技术的油水分离结构是采用重复吸附油脂的方式,对废水中含有的浮油、分散油和乳化油及溶解油进行吸附回收,耗时长,使用的材料多,不利于含油废水的连续除油处理,大大降低了油水分离效率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石油化工油液分离机,其结构包括油收集装置、排污管、废水箱、卸污管、底架、导流横管、电机,所述的废水箱底部设有底架,所述的底架和废水箱固定连接,所述的废水箱两侧呈轴对称结构设有两根排污管,所述的排污管安装在底架上,并且排污一端置于废水箱上方,所述的废水箱中心位置设有油收集装置,所述的油收集装置垂直安装在废水箱上,所述的底架上设有导流横管,所述的导流横管安装在底架上,所述的导流横管顶部设有电机,所述的电机垂直安装在导流横管上,并且与油收集装置相配合,所述的电机两侧均设有卸污管,所述的废水箱通过卸污管与导流横管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油收集装置包括有转轴、叶轮、气罩、注气机构、进深回转机构、截油机构,所述的气罩内部中心位置设有叶轮,所述的叶轮中心位置设有转轴,所述的转轴和叶轮连接,,所述的气罩两侧均设有注气机构,所述的注气机构和气罩连接,所述的气罩顶部设有进深回转机构,所述的进深回转机构和转轴连接,所述的进深回转机构上设有截油机构,所述的截油机构和进深回转机构相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注气机构包括有排气结构、立杆、排气管、支杆,所述的排气管内部设有支杆,所述的支杆水平置于排气管内部并且两端固定在排气管内壁上,所述的支杆顶部中心位置设有立杆,所述的立杆垂直焊接在支杆顶部,所述的排气管顶部设有排气结构,所述的排气结构和排气管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排气结构包括有横架、一号弹簧、球面罩、侧边气口、止气环板、内罩,所述的球面罩外圈上设有侧边气口,所述的侧边气口和球面罩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球面罩内部中心位置设有内罩,所述的内罩和球面罩连接,所述的内罩外圈上设有止气环板,所述的止气环板和侧边气口相配合,所述的内罩上方设有横架,所述的横架与止气环板连接,所述的横架顶部中心位置设有一号弹簧,所述的一号弹簧垂直设置在球面罩内部,并且上下两端与球面罩内壁和横架顶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进深回转机构包括有上横杆、滑杆、滑杆筒、螺杆,所述的螺杆上端设有上横杆,所述的上横杆和螺杆固定连接,所述的螺杆两侧均设有滑杆,所述的滑杆上端与上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的滑杆下端设有滑杆筒,所述的滑杆筒和滑杆采用滑动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霞,未经陈文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05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