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对虾中分离的嗜碱盐单胞菌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08927.3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5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单洪伟;李长剑;雷柯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K61/59;C02F3/34;C12R1/01;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曾庆国 |
地址: | 26600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虾 分离 嗜碱盐单胞菌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从对虾中分离的嗜碱盐单胞菌,具有明显的降氨氮的效果,并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所提供的嗜碱盐单胞菌AC3‑2株,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971。本发明所提供的嗜碱盐单胞菌用于对虾养殖;本发明所提供的嗜碱盐单胞菌还可以用于制备用于对虾养殖用的制品。本发明所提供的碱盐单胞菌AC3‑2株对凡纳滨对虾不具有致病性,可在凡纳滨对虾养殖生产中大剂量应用;在对虾养殖水质调控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益生菌筛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对虾中分离的嗜碱盐单胞菌。
背景技术
益生菌在养殖系统中定植并形成优势菌群是生物絮团发挥高效性能的关键。利用环境适应能力强并具有特定功能的菌株培育生物絮团,有助于提升絮团的稳定性和功效。在生物絮团养殖模式下,外源添加益生菌能显著提升异育银鲫的消化酶活性,增加肠道肌层厚度和黏膜下层厚度,促进异育银鲫生长。
外源益生菌常因不适合特定养殖环境难以定植形成优势菌群,而经筛选的具有特定功能土著益生菌更能适应当地的养殖环境,更容易定植并形成优势菌群。从海南热带海洋分离的土著乳酸菌与现有市售某复合菌株产品拌料投喂凡纳滨对虾,土著乳酸菌能显著提升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成活率。
目前对于益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益生菌的益生作用及机制和益生菌作为生物工程中基因载体的潜能,而对益生菌安全性的关注相对较少。在水产养殖中被认为安全的芽孢杆菌也存在引起水产动物腐皮病、败血症等病害的潜在风险。益生菌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致病性和感染能力、有害的代谢活动、过度的免疫反应和可能的基因转移等四个方面的安全问题。通过安全性评价可以评估益生菌的使用风险,更加规范、安全地使用益生菌,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目前,安全性评价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包括益生菌的溶血性、毒力因子、抗生素抗性和产有毒代谢产物检测的体外安全性评价和体内安全性评价两方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对虾中分离的嗜碱盐单胞菌,具有明显的降氨氮的效果,并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本发明所提供的嗜碱盐单胞菌(Halomonas alkaliphlia)AC3-2株,于2020年10月29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20971;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本发明所提供的嗜碱盐单胞菌用于对虾养殖;
本发明所提供的嗜碱盐单胞菌还可以用于制备用于对虾养殖用的制品;
所述的制品,其一种是活菌制剂。
本发明所提供的碱盐单胞菌AC3-2株对凡纳滨对虾不具有致病性,可在凡纳滨对虾养殖生产中大剂量应用;在对虾养殖水质调控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附图说明
图1:菌株的分子分类图;
图2:菌株AC3-2在LB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图;
图3:碳源对菌株AC3-2的NO2--N降氮性能的影响图;
图4:碳氮比对菌株AC3-2的NO2--N降氮性能的影响图;
图5:盐度对菌株AC3-2的NO2--N降氮性能的影响图;
图6:pH对菌株AC3-2的NO2--N降氮性能的影响图;
图7:菌株AC3-2的溶血实验图;
图8:注射感染实验中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菌株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筛选菌株
1)筛选样品来源与筛选用培养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89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程序编译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