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式内置波纹钢板增强混凝土垂直折形柱、墙及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8340.2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7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徐金俊;罗俊斌;黄新良;陈宗平;赵新宇;伍云天;余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36 | 分类号: | E04C3/36;E04B2/00;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内置 波纹 钢板 增强 混凝土 垂直 折形柱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内置波纹钢板增强混凝土垂直折形柱、墙及施工工艺,包括垂直折形异型钢板、波纹钢板、混凝土、钢缀条和水平对接钢板;所述垂直折形异型钢板为装配式构件,包括L形异型钢板和Z形异型钢板;所述L形异型钢板由两块波纹钢板的端部垂直相交连接构成,所述Z形异型钢板由三块波纹钢板的端部依次垂直相交连接构成;两块所述波纹钢板连接端设有钢节点,所述垂直折形异型钢板的侧表面焊接有钢缀条形成钢骨架,在所述钢骨架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装配式内置波纹钢板增强混凝土垂直折形柱、墙。本发明用波纹钢板代替传统柱、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和部分横向钢筋,形成区域约束混凝土从而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侧刚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装配式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内置波纹钢板增强混凝土垂直折形柱、墙及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我国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建筑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建筑在民用住宅中的应用越发广泛。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主要用于高层、小高层民居住宅等建筑,有着工业化程度高,成本可控,较现浇剪力墙施工速度快等优点。但同时,目前的装配式剪力墙还有着诸多不足,如:承载力和抗侧刚度较现浇剪力墙结构较差,连接比较复杂,节点处工程量较多,施工效率低,施工精度欠佳等等。同时,装配式剪力墙和异形柱构件在结构受力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缺陷:
1.装配式剪力墙和异形柱的整体刚度较现浇结构差。尤其在上下构件拼接的节点处刚度易发生骤变,导致剪切滑移破坏易发生于该剪力墙刚度骤变部位。
2.在剪力墙构件轴压比较大的情况下,装配式剪力墙构件可能会发生压屈破坏,此时受压钢筋被压屈,混凝土被压碎,最终导致结构破坏。
3.当装配式剪力墙较低矮时,在水平力作用下,墙体上出现斜向对角裂缝或交叉斜裂缝,导致混凝土被压碎并成块剥落,箍筋外鼓或崩断,最终构件发生剪切斜压破坏。
因此,针对以往的不足,现急需一种新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及施工方法,提高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增强其受力性能。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内置波纹钢板增强混凝土垂直折形柱、墙及施工工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内置波纹钢板增强混凝土垂直折形柱、墙,包括垂直折形异型钢板、波纹钢板、混凝土、钢缀条和水平对接钢板;
所述垂直折形异型钢板为装配式构件,包括L形异型钢板和Z形异型钢板;所述L形异型钢板由两块波纹钢板的端部垂直相交连接构成,所述Z形异型钢板由三块波纹钢板的端部依次垂直相交连接构成;所述波纹钢板波形为等腰梯形;
两块所述波纹钢板连接端设有钢节点,所述钢节点为由两个波纹钢板连接端的波长延长至相交形成的预制型钢;两块所述波纹钢板连接端设有钢节点,所述钢节点为由两个波纹钢板连接端的波长延长至相交形成的预制型钢;
所述垂直折形异型钢板的侧表面焊接有钢缀条形成钢骨架,在所述钢骨架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装配式内置波纹钢板增强混凝土垂直折形柱、墙;
所述波纹钢板的内侧焊接有垂直的钢板,所述钢板与波纹钢板等厚,宽度取值区间为为1/2波纹钢板宽至5/6波纹钢板宽,钢板的焊接位置使钢板外侧面与异侧波纹钢板的侧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钢缀条与钢板平整紧密焊接在所述钢节点的内边缘处;
所述波纹钢板在墙肢或柱肢端部处变为与柱肢或墙肢长度方向垂直的竖向钢板,以增强垂直折形异型钢板构件端部的强度和稳定性;
所述垂直折形异型钢板的上下端部焊接有水平对接钢板,水平对接钢板外侧表面与波纹钢板端部平齐,水平对接钢板净截面设置螺栓孔;
所述垂直折形异型钢板的厚度取值区间为4至6毫米,钢缀条焊接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0毫米,其余侧保护层厚度取值区间为40至50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83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