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投影拼接装置及拼接融合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06453.9 | 申请日: | 2020-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7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肖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N9/31 | 分类号: | H04N9/31 |
| 代理公司: | 淮安睿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72 | 代理人: | 汤小东 |
| 地址: | 610225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 拼接 装置 融合 方法 | ||
多投影拼接装置及影像拼接融合方法,它涉及影像投影拼接设备及操作方法技术领域。一种多投影拼接装置包含控制计算机、投影仪、投影屏幕、画面分割器、屏幕控制器、信号线缆、第一信号增强器、第二信号增强器、第三信号增强器、定位分隔条;所述的控制计算机、投影仪、屏幕控制器之间通过信号线缆连接,组成控制系统,信号线缆埋入墙体或地面中作为隐蔽式接线;屏幕控制器与投影屏幕、画面分割器组合安装为一体式屏幕结构;它能够解决现有投影拼接技术中常见的投影影响拼接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实现多设备无缝拼接效果,包括屏幕物理无缝拼接与投影光学无缝拼接,能够在影响信号传输过程中保证信号源图像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影像投影拼接设备及操作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投影拼接装置及影像拼接融合方法。
背景技术
投影拼接:也叫投影硬拼,是指2台及以上的投影机同时投射拼接一个大画面,不使用投影边缘融合,直接让每个投影机投射的画面直接靠在一起。投影拼接出现在2002年左右,由于没有投影边缘融合软件,而市场需要大屏幕投影显示,所以人们就想到了让几台投影画面硬拼接在一起的办法,可由于投影拼接自身存在的缺点,加上近几年,投影边缘融合的兴起,现在市场已经很少使用投影硬拼接这种方式了。投影拼接系统主要有信号源、信号处理设备、画面分割器、投影机、投影幕、控制系统等组成。信号源到达大屏幕途中,要依次经过信号处理设备、画面分割器、投影机三个过程。信号源包括各种DVD播放机与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组成。信号处理设备包括视频矩阵、RGB矩阵与线缆等,是信号源与画面分割器之间的通道,直接影响视频质量。矩阵带宽与切换的延迟时间是重要的参数,线缆的质量对信号有很大影响,每种线缆传输每种分辨率的信号都有一定的传输距离,超过这个距离,图像会变差。
现有投影拼接装置大多需要高精度的匹配度,且每个配合使用的设备均在安装时均需要长时间的匹配调试,且需要一段试用时间进行稳定性测评,采用的设备较多,安装成本相对较高,由于投影拼接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较低,影响融合的方式较为复杂,完整度较低,因此,投影拼接方式有以下几个明显缺点:1、存在不可消除的屏幕物理拼缝;2、存在不可消除的投影光学拼缝;3、太阳效应较为明显;4、存在较为严重的色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投影拼接装置及影像拼接融合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多投影拼接装置及影像拼接融合方法,它能够解决现有投影拼接技术中常见的投影影响拼接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实现多设备无缝拼接效果,包括屏幕物理无缝拼接与投影光学无缝拼接,能够在影响信号传输过程中保证信号源图像质量,且画面分割器在影响融合之前限定图像投射区域,减少拼接所需时间,从而缩短设备安装工时,其控制系统稳定性高,融合方式简单,图像拼接完整度高,安装成本相对较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多投影拼接装置包含控制计算机1、投影仪2、投影屏幕3、画面分割器4、屏幕控制器5、信号线缆6、第一信号增强器7、第二信号增强器8、第三信号增强器9、定位分隔条10;所述的控制计算机1、投影仪2、屏幕控制器5之间通过信号线缆6连接,组成控制系统,信号线缆6埋入墙体或地面中作为隐蔽式接线;屏幕控制器5与投影屏幕3、画面分割器4组合安装为一体式屏幕结构,投影屏幕3设置在画面分割器4靠外一侧;控制计算机1向外连接的信号线缆6上安装第一信号增强器7,投影屏幕3向外连接的信号线缆6上安装第二信号增强器8,且第二信号增强器8与屏幕控制器5之间的连接信号线缆6上安装第三信号增强器9;投影屏幕3为无缝的一体式屏幕,其内部设置有三条定位分隔条10,分隔条10上安装信号接收器,由控制计算机1直接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未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64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