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卧床病人的护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05700.3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7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朱大昌;黄乐涵;杜宝林;盘意华;赖俊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7/015 | 分类号: | A61G7/015;A61G7/02;A61G7/0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床 病人 护理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床病人的护理装置,包括固定床板,固定床板的后端铰接有可向上翻转的上活动床板,固定床板的前端铰接有可向下翻转的下活动床板,固定床板的底部至少固定连接有四根支撑腿,固定床板的左侧设置有转动机构,通过转动机构可控制上活动床板向上转动。本发明通过向前转动转动手柄,能够带动上活动床板向上转动,下活动床板向下转动,方便调整卧床病人的体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本发明通过向外拉出活动推拉板,露出固定床板中部的矩形开口,在矩形开口下方放置排便装置,即可实现长期卧床病人的排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卫生,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床病人的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医院里有很多长期卧床的病人,他们行动不便,有的甚至完全丧失了自主行为能力,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当需要改变病人的体位时,通常需要多人相互帮忙才能改变病人的位置,非常的困难,并且这些病人由于长期卧床,自身大小便的排泄非常不方便,排泄物清理起来也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床病人的护理装置,便于调整病人的体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卧床病人的护理装置,包括固定床板,固定床板的后端铰接有可向上翻转的上活动床板,固定床板的前端铰接有可向下翻转的下活动床板,固定床板的底部至少固定连接有四根支撑腿,固定床板的左侧设置有转动机构,通过转动机构可控制上活动床板向上转动。
进一步的,固定床板后端的两个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滚动轴承,上活动床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套装在第一滚动轴承的内圈中,第一转轴可在第一滚动轴承内圈中转动。
进一步的,固定床板前端的两个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滚动轴承,下活动床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套装在第二滚动轴承的内圈中,第二转轴可在第二滚动轴承内圈中转动。
进一步的,转动机构包括行星轮系和转动手柄,行星轮系包括太阳轮、行星轮和齿圈,太阳轮固定连接在固定床板的左侧壁上,行星轮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上活动床板的左侧壁上,太阳轮与行星轮相啮合,齿圈通过齿圈架转动连接在太阳轮上,齿圈与行星轮相啮合,齿圈的外圈上固定连接转动手柄,转动手柄上设有多个球状凸起。
进一步的,上活动床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护栏,下活动床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护栏。
进一步的,护理装置还包括弧形连动杆,弧形连动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齿轮,弧形连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一护栏的底部连接有第一齿条轨道,第二护栏的底部连接有第二齿条轨道,第一齿轮位于第一齿条轨道中并与第一齿条轨道啮合,第二齿轮位于第二齿条轨道中并与第二齿条轨道啮合。
进一步的,弧形连动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固定床板的左侧设有凸台,转动杆与凸台铰接。
进一步的,弧形连动杆的底部至少固定连接有两根可伸缩的支撑杆,支撑杆的底部连接有第一万向轮。
进一步的,固定床板的中部开设有矩形开口,固定床板的右侧滑动连接有活动推拉板,拉动活动推拉板可覆盖住矩形开口或露出矩形开口。
进一步的,支撑腿的底部连接有第二万向轮。
总的说来,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向前转动转动手柄,能够带动上活动床板向上转动,下活动床板向下转动,方便调整卧床病人的体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本发明通过向外拉出活动推拉板,露出固定床板中部的矩形开口,在矩形开口下方放置排便装置,即可实现长期卧床病人的排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卫生,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57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