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室内小型野生珍稀鱼类驯养繁殖水净化循环系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4401.8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1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涛;曾伯平;李晓燕;周妮妮;张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3/06;C02F9/1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冈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02 | 代理人: | 刘学诗 |
地址: | 5630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小型 野生 珍稀 鱼类 驯养 繁殖 水净化 循环系统 装置 | ||
1.室内小型野生珍稀鱼类驯养繁殖水净化循环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系统装置构成包括:一级、二级好氧光照降解箱(1)、养殖箱(2)、物理过滤箱(3)、一级厌氧生物降解箱
(4)、二级厌氧生物降解箱(5)、贮水箱(6)、厌氧降解箱水泵(7)、循环水上水管(7.1)、好氧降解水环流管(7.2)、贮水箱水泵(8)、上输水管(9)、上输水管闸阀(9.1)、下回流水管(10)、养殖箱套管(11)、日光灯(12)和支架,为节约室内空间将各种水箱设置在支架上,设为4-5层,多组排列组合成立体结构,好氧光照降解箱(1)设置2-3级,放置在顶层,箱口为敞口便于吸收光线与空气接触,全部箱体设为透明箱,养殖箱(2)设在好氧光照降解箱(1)的下层设为2-3层,每层3-6箱,养殖箱(2)下层设物理过滤箱(3)、一级厌氧生物降解箱(4)和二级厌氧生物降解箱(5)、贮水箱(6)、厌氧降解箱水泵(7)和贮水箱水泵(8),厌氧降解箱水泵(7)与循环水管(7.1)相连,贮水箱水泵(8)与上输水管(9)相连;各层养殖箱(2)的上输水管(9)出水口分别设有上输水管闸阀(9.1),各层养殖箱(2)分别连接有上输水管(9)、下回流水管(10);养殖箱套管(11)的内套管(11.2)底端与下回流水管(10)连接,顶层各级好氧光照降解箱(1)之间通过水管串联,底层的一级厌氧生物降解箱(4)及二级厌氧生物降解箱(5)之间也通过水管串联,各层养殖箱(2)之间通过上输水管(9)、下回流水管(10)实行并联,每只水箱的上输水管(9)出水口分别设有闸阀(9.1),上层好氧光照降解箱(1)的末级箱通过好氧降解水环流管(7.2)、与贮水箱(6)连接,贮水箱(6)内的水泵(8)与上输水管(9)连接,末级的厌氧降解箱水泵(7)与循环水上水管(7.1)连接,在支架上方安设日光灯光源(12),行成一套水净化的双循环系统仿自然生态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小型野生珍稀鱼类驯养繁殖水净化循环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箱的构成包括:养殖箱(2)、上输水管(9)、闸阀(9.1)、养殖箱套管(11)、外套管(11.1)、内套管(11.2)、防逃逸孔(11.3),养殖箱套管(11)的内套管(11.2)底端与下回流水管(10)连接,外套管(11.1)下端设有逃逸孔,养殖箱套管(11)顶端管口高出内套管(11.2)一厘米,上输水管(9)进水口与内套管(11.2)出口在养殖箱(2)内按对角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小型野生珍稀鱼类驯养繁殖水净化循环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理过滤箱的构成包括,物理过滤箱(3)、过滤网(3.1)、排污阀(3.2)、下回流进水管(10.1)、回流出水管(10.2),过滤网(3.1)呈顷斜安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小型野生珍稀鱼类驯养繁殖水净化循环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厌氧生物降解箱的构成包括,厌氧生物降解箱(4)、带孔隔板(4.1)、厌氧菌培养包(4.2)、下回流水管进口(10)、下回流水管出口(10.1),厌氧生物降解箱(4)上设有箱盖便于遮光密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小型野生珍稀鱼类驯养繁殖水净化循环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好氧光照降解箱的构成包括,好氧光照降解箱(1)、有孔中隔板(1.1)、好氧喜光细菌培养包(1.2)、隔板透水孔(1.3)、循环水上水管(7.1)连接进口、好氧降解水环流管(7.2)连接出口,好氧光照降解箱(1)为敞口无箱盖,好氧喜光细菌培养包(1.2)外套为尼龙网袋,网袋内装陶瓷多孔细菌培养棒,用长14厘米,直径3.5厘米每袋装10-14根,一箱放置40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师范学院,未经遵义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440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