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龟生态种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3792.1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0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晖;邓正春;顾振华;步洪凤;徐曼;彭乾;黄席权;张忠武;陈志兵;夏梨芳;刘国平;郑文凯;秦佳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常德宏康亿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9 | 代理人: | 霍艳慧 |
地址: | 415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稻 生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龟生态种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并且附近水体无污染的稻田,沿稻田周围构筑田埂;S2、并在稻田中央堆砌产卵台;S3、在田埂内侧每隔2‑6米堆砌饲料台,并在饲料台的上方悬挂诱虫灯;S4、将稻田及养殖沟干池暴晒8‑10天;S5、在稻田内施肥育肥,向养殖沟内注水,并种植水草和藻类,预先投放田螺自行繁衍,为种植水稻、养殖草龟做准备;S6、选择耐肥力强、茎秆粗壮、抗倒伏、抗病虫、产量高的杂交单季稻种植;该方法通过在稻田中养殖草龟,提高了土地和水的利用率;草龟排泄物可以为水稻提供养料,为水稻生长提供有机肥,大大降低肥料的使用量,既降低养殖成本,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稻渔生态种养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稻龟生态种养方法。
背景技术
中华草龟属水栖、也能上陆爬行动物。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及其它水域。白天多陷居水中,夏日炎热时,便成群地寻找荫凉处。性情温和。遇到敌害或受惊吓时,便把头、四肢和尾缩入壳内。是杂食性动物,以动物性的小鱼、虾、螺、蚌、等为食。
现有的水稻种植方式仅仅为单一的稻田种植,现有的种植方式难以实现水稻和草龟共同种养,经济效益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龟生态种养方法。
本发明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
一种稻龟生态种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并且附近水体无污染的稻田,沿稻田周围构筑田埂,田埂高度为0.4-0.6米,并在田埂上架设高度为0.5-0.8米的围栏;
S2、在稻田内每隔3-5米开挖养殖沟,养殖沟宽度为20-50cm,深度为30-50cm,并在稻田中央堆砌产卵台,产卵台长度4-8米,宽度1-2米,四周呈45度斜坡,供草龟产卵;
S3、在田埂内侧每隔2-6米堆砌饲料台,并在饲料台的上方悬挂诱虫灯;
S4、将稻田及养殖沟干池暴晒8-10天,每亩用生石灰30-50kg加水灌满稻田及养殖沟,进行消毒;
S5、在稻田内施肥育肥,向养殖沟内注水,并种植水草和藻类,预先投放田螺自行繁衍,供草龟摄食,为种植水稻、养殖草龟做准备;
S6、选择耐肥力强、茎秆粗壮、抗倒伏、抗病虫、产量高的杂交单季稻种植,株行距0.2米×0.3米,并使稻田的水深维持在5-10cm;
S7、当水稻秧苗返青竖直后,放养体重为50-80g的幼龟,每亩放养密度为300-450只;
S8、每日向稻田内投喂两次草龟人工配合饲料,饲料投喂量为草龟体重的1.5%,饲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黄鳝5-20份、毛虾10-20份、河蚌25-35份、泥鳅40-50份、青虾5-15份、红萍40-50份;
S9、水稻成熟后,机械或人工收割,水稻收割后,可捕捞草龟。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1中,田埂高度为0.4米。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2中,产卵台长度6米,宽度1.5米,四周呈45 度斜坡。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1中,在田埂上架设的围栏高度为0.8米。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8中,饲料投喂量为草龟体重的1.5%,早上9点左右和傍晚4点左右各一次。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7中,草龟每亩放养密度为400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37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面向微服务器架构的人机交互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含磷钒渣提钒脱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