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观赏鱼水循环过滤养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3663.2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9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廖嘉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嘉申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观赏鱼 水循环 过滤 养殖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水产养殖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观赏鱼水循环过滤养殖系统,包括鱼缸,所述鱼缸的下端纵向设置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上端与所述鱼缸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架上侧壁的左端固定设置有过滤箱,所述鱼缸的下端纵向设置有竖管,所述竖管的上端与所述鱼缸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竖管的下端与所述过滤箱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箱的下端纵向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上端与所述过滤箱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箱的右端固定设置有消毒箱,所述过滤箱与消毒箱之间横向设置有连接管,便于长时间使用后,对内部的过滤装置进行更换,保证过滤装置的过滤效果,大大提高对养殖水的过滤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观赏鱼水循环过滤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观赏鱼销量猛增,给水产养殖增添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传统的观赏鱼培育采用的是普通水池,水质难以保证,不能适应观赏鱼批量培育的需要,由于观赏鱼对水质要求较高,水温、溶氧量、透明度、pH值、营养盐类、溶解气体、有害物质等均会影响观赏鱼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需要达到二类以上水质,如果直接采用自然水源进行流水性培育的话,不仅水源浪费严重,而且水温难以控制,不利于观赏鱼的生长发育,因此出现一种循环过滤养殖系统来对观赏鱼水进行过滤。
但是现有的过滤养殖系统过滤效果较差,长时间使用后,内部的过滤装置不能拆卸更换,导致过滤效果下降,使过滤养殖系统不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的过滤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观赏鱼水循环过滤养殖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过滤系统长时间使用后,内部的过滤装置不可以拆装更换,导致过滤系统不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的过滤能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观赏鱼水循环过滤养殖系统,包括鱼缸,所述鱼缸的下端纵向设置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上端与所述鱼缸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架上侧壁的左端固定设置有过滤箱,所述鱼缸的下端纵向设置有竖管,所述竖管的上端与所述鱼缸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竖管的下端与所述过滤箱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箱的下端纵向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上端与所述过滤箱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箱的右端固定设置有消毒箱,所述过滤箱与消毒箱之间横向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左端与所述过滤箱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右端与所述消毒箱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连接管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机构,所述消毒箱的下侧壁固定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消毒箱的上侧壁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消毒箱的内部通过轴承纵向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上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杆壁固定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消毒箱上侧壁的左端固定设置有漏斗,所述放置架的右端固定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左端固定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左端与所述消毒箱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水泵的右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出液管,所述鱼缸的右侧壁固定设置有加氧箱,所述第一出液管的上端与所述加氧箱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加氧箱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左端固定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下端贯穿加氧箱的上侧壁并延伸至加氧箱的内部,所述加氧箱的右侧壁固定设置有排气管,所述加氧箱的左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的左端贯穿鱼缸的右侧壁并延伸至鱼缸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两个伸缩杆,两个所述伸缩杆均与所述连接管的上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伸缩杆的上端共同固定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下侧壁固定设置有卡杆,所述安装环的上侧壁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卡杆的下端贯穿连接管的上侧壁并与所述固定槽之间卡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侧壁固定设置有对称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过滤箱和消毒箱的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对称的导流板。
优选的,所述竖管、排污管和排液管的侧壁均固定设置有调节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嘉申,未经廖嘉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36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