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设备唤醒阈值的控制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03353.0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00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武丽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5/22 | 分类号: | G10L15/22;H04L12/2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1 | 代理人: | 徐川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设备 唤醒 阈值 控制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设备唤醒阈值的控制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安全技术领域。监测所述智能设备所连接的局域网的设备接入情况,当监测到目标用户的随身设备的接入情况发生变化时,对应调整所述智能设备响应所述目标用户指令的唤醒阈值。如此,可以实现通过判断目标用户的随身设备接入局域网的情况,对应地动态调整目标用户所处房屋内智能设备的唤醒阈值,以使用户唤醒智能设备更加容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设备唤醒阈值的控制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智能设备(如,手机、电脑、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以及车站设备等)可以通过语音进行唤醒。而语音识别技术在近些年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该技术已进入工业、家电、智能家居等各个领域。语音唤醒即是语音识别技术的一种形式,其不直接接触硬件设备,通过语音即可将设备唤醒运行。语音作为人们最自然的交流方式,通过语音唤醒这种非接触式的方式启动设备无疑是更友好的。
随着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的快速进步,人们对于语音唤醒功能的需求越来越高,在传统技术中,通过判断用户说出的指令唤醒语音是否达到固定的唤醒阈值来决定是否唤醒对应的智能设备,但在实际应用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用户在说出唤醒语音时无法唤醒或者较难唤醒对应的智能设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智能设备唤醒阈值的控制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以改善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唤醒阈值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监测所述智能设备所连接的局域网的设备接入情况;当监测到目标用户的随身设备的接入情况发生变化时,对应调整所述智能设备响应所述目标用户指令的唤醒阈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唤醒阈值的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设备监测模块及唤醒阈值调整模块。设备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智能设备所连接的局域网的设备接入情况;唤醒阈值调整模块,用于当监测到目标用户的随身设备的接入情况发生变化时,对应调整所述智能设备响应所述目标用户指令的唤醒阈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智能设备唤醒阈值的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智能设备唤醒阈值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通过监测智能设备所连接的局域网的设备接入情况,在监测到目标用户的随身设备的接入情况发生变化时,对应调整智能设备响应所述目标用户指令的唤醒阈值。如此,可以实现通过判断目标用户的随身设备接入局域网的情况,对应地动态调整目标用户所处的房屋内智能设备的唤醒阈值,便于用户对智能设备进行唤醒,以提高用户唤醒体验。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唤醒阈值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唤醒阈值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步骤S22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子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所示步骤S220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子步骤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33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