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浸涂装置及浸涂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01808.5 | 申请日: | 2020-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2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马强;程行东;李培亮;田苗;陈洪涛;刘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共享铸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5C3/02 | 分类号: | B05C3/02;B05C13/02;B05C11/10;B05C11/1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413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件的浸涂装置及浸涂方法,包括浸油槽、循环泵、连通管;所述浸油槽一侧设置有进油腔体;进油腔体通过连通管与循环泵的出口相连通;浸油槽下端设置有出油口;出油口通过连通管和循环泵的入口相连通;浸油槽内设置有可移动的置物架;置物架下方设置有杂质收集件。从而克服喷涂机喷涂时存在的操作复杂、喷涂不完全、原材料浪费严重、污染大及安全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操作简单安全,彻底解决铸件浸涂不完全的问题,实现铸件一次浸涂到位,避免反复操作、杂质残留、成本浪费,避免吊高作业带来的危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浸涂装置及浸涂方法,尤其涉及铸件的防锈浸涂。
背景技术
内腔复杂类铸件产品及其他要求浸防锈油铸件,通常使用吊车吊起后利用喷涂机进行喷涂的方法去完成防锈浸涂。但由于此类产品内腔结构复杂,内部空间太小的原因,导致内腔使用无气喷涂机涂装会出现大量表面未浸涂导致防锈油漏涂问题,且因喷涂的无色防锈油,未喷涂位置不易发现。涂装后还要再使用刷子对内腔进行刷涂,过程中造成防锈油污染。同时,由于操作过程中由于需要人工在吊车环境作业进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操作时间长,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喷涂机喷涂防锈的方法操作复杂、喷涂不完全、原材料浪费严重、污染大及安全性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浸涂装置及浸涂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彻底解决铸件喷涂不完全的问题,实现铸件一次浸涂到位,避免反复操作、杂质残留、成本浪费,避免吊高作业带来的危险。
一种浸涂装置,包括浸油槽、循环泵、连通管;所述浸油槽一侧设置有进油腔体;进油腔体通过连通管与循环泵的出口相连通;浸油槽下端设置有出油口;出油口通过连通管和循环泵的入口相连通;浸油槽内设置有可移动的置物架;置物架下方设置有杂质收集件。
浸油槽上方设置有防尘盖,防止异物的落入。
进油腔体设置在浸油槽的内部最上端,所述进油腔体的一侧设置连接口以连接连通管并通过连通管与循环泵的出口相连通。进油腔体用于新的防锈油加入至浸油槽,同时也用于循环泵循环后的防锈液回收进入至浸油槽。所述进油腔体与所述浸油槽相通,在所述进油腔体内设置过滤网,过滤网用于加入防锈油的过滤,从而减少杂质的引入,过滤网设置在连通管和进油腔体连接口的下方。
为了能够让防锈油尽可能的进行循环带出油内杂质,所述出油口设置在浸油槽的最底部的斜角位置处,并连接设置有阀门,从而便于控制防锈油的排出。进油腔体和出油口形成一个立体的最佳落差位置,便于防锈液的进出形成良好循环,起到防锈油内部杂质过滤最大化。
浸油槽底部安装设置有杂质收集件,杂质收集件沿出油口的方向倾斜,从而与浸油槽底部的出油口之间形成一定的切斜度。从而有利于在循环过程中防锈油中的杂质向出油口靠近进入循环泵,保证杂质通过循环泵进行循环过滤。
杂质收集件上方设置有置物架,用于铸件的放置和移动。置物架的四个侧边上设置有吊耳,用于置物架吊入吊出浸油槽。置物架上设置中空网状结构,从而提高防锈油的流动性。
循环泵用于防锈油循环提供动力,装置使用前启动循环泵,浸油槽内防锈油通过循环泵从最底端出油口循环提升到进油腔体,再通过进油腔体流至过滤网对防锈油进行过滤。在浸油过程中,循环泵必须保持开启状态,使防锈油一直处在一个循环过滤的过程。
与浸涂装置相配套使用,设置控油机构,控油机构为带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平板,一端封闭,另外一端设置开口,开口处连接设置管道连通回收装置,多余的防锈油通过开口上连接的管道流入回收装置。
一种如上所述的浸涂装置,其使用方法如下:
将置物架从从浸油槽内吊出,放置在控油机构上;
把需浸油铸件放置于置物架;
使用吊钩吊运放置有铸件的置物架至浸油槽内;
放置浸油槽防锈油内5分钟后再次吊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共享铸造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共享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18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