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查电围数据的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01364.5 | 申请日: | 2020-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0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 发明(设计)人: | 孙俊锋;李军;苗功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G06F16/27;G06F16/2458;G06K9/62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盟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9 | 代理人: | 孙丽君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查电围 数据 身份 识别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查电围数据的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预设算法对电围及电查数据采集中出现的乒乓数据和漂移数据进行预处理;S2、对预处理后的电围数据进行特征分析,建立并训练身份识别模型;S3、将预处理后的电围及电查数据传入训练后的身份识别模型中,并获得识别结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对用户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预测用户的真实身份属性;本发明利用Hadoop/Spark分布式计算平台的高可靠性、高扩展性、高效性以及高容错性,对用户的基础信息、特征行为等进行分析,在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展现出数据处理很高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电查电围数据的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和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利用手机定位技术实时获取手机位置已经成为一种更为方便,流行的方法,相比与传统的出行数据调查,手机的定位数据获取更加方便,实时且丰富。其中虽然GPS数据因为其较高的精准度受到广泛的研究,但由于GPS信息数据获取较为困难,且涉及用户隐私。与之相比,运营商的通信数据覆盖面广泛,面向的用户群体多,即使是不含有GPS的用户,也能拥有较为丰富的数据,有更加有助于警方对于危险分子的身份的识别。
尽管手机的基站定位数据具有实时性,数字化,覆盖广等优点,但是由于其采集的技术的缺陷,获取的数据也具有相同的缺陷。一是定位精度不够准确。原因主要是受制于基站的分布密度,在城市的密集区域,基站分布密度大,精度最多可达100米以内,但是在高速附近,基站密度低,定位精度参差不齐。其次是因为移动设备和基站的缺陷,采集数据会出现大量的漂移,乒乓等现象,这也使手机基站的定位数据更加复杂。二是受制于定位数据的采集规则,首先,定位数据的采集是需要数据触发,比如接打电话,接收短信和移动数据切换等。由此造成数据的时间分布不均匀,这也会影响轨迹的特征分析。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电查电围数据的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电查电围数据的身份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预设算法对电围及电查数据采集中出现的乒乓数据和漂移数据进行预处理;
S2、对预处理后的电围数据进行特征分析,建立并训练身份识别模型;
S3、将预处理后的电围及电查数据传入训练后的身份识别模型中,并获得识别结果;
其中,所述采用预设算法对电围及电查数据采集中出现的乒乓数据进行预处理还包括以下步骤:
S11、以手机号和时间戳为主键,对数据进行排序;
S12、依次顺序选取i、i+1及i+2三条数据,且设置数据i为1;
若∆ti与∆t(i+1)均小于时间阈值T,第i条数据与第i+1条数据不同,且第i条数据与i+2条数据相同,则判断数据i+1为乒乓数据,进行删除处理;
数据i采用向量表示,且;
其中,所述采用预设算法对电围及电查数据采集中出现的漂移数据进行预处理还包括以下步骤:
S11’、以手机号和时间戳为主键,对数据进行排序;
S12’、依次顺序选取i、i+1及i+2的三条数据,且设置数据i为1;
若∆di小于漂移距离阈值或者vi小于漂移速度阈值,则判断数据i+1为正常点,否则删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13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苹果操作系统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芯片测试装置和芯片测试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