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释放负离子功能的柔性装饰膜及制备、贴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99433.3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0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丁肇聚;刘莉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至亚美莱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30 | 分类号: | C09J7/30;C09J7/24;C09J4/02;C09J11/06;C08J5/18;C08J7/12;C08J7/046;C08L91/00;C08L27/06;C08K13/02;C08K3/38;C08K3/22;C08K5/521;C08K5/526 |
代理公司: | 青岛博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28 | 代理人: | 张慧芳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释放 负离子 功能 柔性 装饰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有释放负离子功能的柔性装饰膜及制备、贴装方法,装饰膜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表面耐污硬化层、仿真印刷层、PVC基材、安装胶层和离型层,所述表面耐污硬化层包括丙烯酸酯、纳米电气石粉、聚氨酯、有机硅、氟、溶剂、活性单体、流平剂、消泡剂、偶联剂和UV吸收剂;所述仿真印刷层包括纳米电气石粉、酞菁蓝、紫红F2R、胶质碳酸钙、水溶性树脂、乙醇、磷酸三丁脂液和蒸馏水;所述PVC基材,包括聚氯乙烯树脂、纳米电气石粉、环氧大豆油、亚磷酸三苯酯、硬酯酸、石蜡、磷酸酯和三氧化二锑。实现显著持久的释放负离子净化空气效果,且实现机器自动贴膜,贴装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装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释放负离子功能的柔性装饰膜及制备、贴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品类、色泽、功能繁多的的室内空间装饰材料涌现到市场上,材料的环保也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室内外的空气污染广泛存在,而更新换代室内环境,又耗时耗力,周期长工序多,影响空间使用,所以无异味且环保无害的装饰膜材料成为了必需品。
研究表明,负离子具有极佳的空气净化效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针对PM2.5悬浮颗粒物,负离子可以凭借自身多余的负电荷与之进行电子交换,PM2.5因带电属性不同而相互吸引粘附,最终发生中和沉降,消烟除尘的功效立竿见影;其次,负离子可以降解甲醛、苯等装修污染物。此外,高浓度、小粒径的负离子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记忆力、注意力。负离子作为气体形态存在决定了其自身的扩散性,其通过自身的分子动能便能实现向远距离迁移,实现相对密闭空间的零死角覆盖,室内空气被彻底净化,使人们在出行、办公、居家的相对密闭空间能享受生态呼吸。
综上所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负离子类产品。目前对于人工干预负离子的产生有两种方式:1、电源负离子转换器技术;2、无电源负离子粉的合成。装饰材料本身用带电源干预产生负离子的意义不大,首先不节约能源,其次施工及利用的难度比较高。而现有的负离子粉合成材料没有或者达不到显著且长久的释放负离子效果,由于静电荷吸附原因会使得饰面材料吸附灰尘难以去除。专利CN 106633501 B公开了一种室内装修用PVC负离子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包括PVC颗粒、陶瓷粒、环氧树脂、硅藻土、纳米氧化钛、聚丙烯纤维、聚酯纤维、玻璃纤维、发泡剂、钨粉、纳米氧化锆、碳纳米管、纳米电气石粉等,释放负离子效果的效果较差,时间较短,且不容易清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释放负离子功能的柔性装饰膜及制备、贴装方法,通过含有纳米级电气石粉的表面耐污硬化层、仿真印刷层和PVC基材实现显著持久的释放负离子净化空气效果;通过安装胶层和离型层实现机器自动贴膜,贴装效率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释放负离子功能的柔性装饰膜,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表面耐污硬化层、仿真印刷层、PVC基材、安装胶层和离型层;
所述表面耐污硬化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丙烯酸酯100份,纳米电气石粉8~12份、聚氨酯20~30份、有机硅4~7份、氟0.5~1.3份、溶剂30~40份、活性单体15~25份、流平剂0.5~1.5份、消泡剂0.5~1.5份、偶联剂0.5~1.5份和UV吸收剂0.5~1.5份;
所述仿真印刷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纳米电气石粉6~10份、酞菁蓝0.5~1.5份、紫红F2R 0.6~1.2份、胶质碳酸钙0.5~1.5份、水溶性树脂55~65份、乙醇3~5份、磷酸三丁脂液0.2~0.6份和蒸馏水12~18份;
所述PVC基材,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聚氯乙烯树脂35~40份、纳米电气石粉5~8份、环氧大豆油48~52份、亚磷酸三苯酯0.8~1.2份、硬酯酸0.3~0.7份、石蜡0.2~0.7份、磷酸酯0.6~1.4份和三氧化二锑0.5~1.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至亚美莱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至亚美莱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94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