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水浓缩高效脱硫深度除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98852.5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7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萍萍;陈新虎;孙振山;陈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淼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B01D53/50;B01D53/80;C02F1/12;C02F1/16;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0013 山东省济南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浓缩 高效 脱硫 深度 除尘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浓缩高效脱硫深度除尘装置,包括吸收塔,吸收塔的顶部设有与塔内连通的烟囱,吸收塔内通过设置上隔板和下隔板将其内腔自上而下分隔成浓缩仓、喷淋仓和浆液仓,吸收塔内还设有安装除雾器的除雾室,除雾室的上端与烟囱连通,除雾室的下端依次贯穿上隔板和下隔板并与浆液仓连通;浓缩仓的一侧开设进烟口,浓缩仓内在上隔板上方安装有浓缩液喷淋层,上隔板上开设有将浓缩仓与喷淋仓连通的下烟口,喷淋仓内在下隔板上方安装有浆液喷淋层,下隔板上安装有将喷淋仓与浆液仓连通的散射管。本发明主要解决了烟气的余热利用,脱硫废水浓缩减量,降低了脱硫能耗,降低了脱硫工艺水耗量,达到了超低脱硫的指标,实现了深度除尘,并大幅的减少了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硫废水处理及烟气脱硫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浓缩高效脱硫深度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烟气脱硫技术主要还是以湿法脱硫为主。目前主要存在的多层喷淋、喷淋加托盘技术等湿法脱硫系统主要以脱除SO2为主,设计时忽略了吸收塔的热能利用、吸收塔的协同除尘以及吸收塔在达到脱硫指标后的节能。另外喷淋脱硫烟气与浆液也是逆向喷淋,会形成大量的超细颗粒物和超细含油溶解盐的液滴,因为除雾器不能去除,所以超细颗粒物和超细含有溶解盐的液滴进入大气层会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气脱硫深度除尘装置,实现了烟气的余热利用,脱硫废水浓缩减量,降低脱硫工艺水耗量,深度脱硫除尘、减小脱硫能耗,协同去除多种污染物并减少二次污染。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提供一种烟气脱硫深度除尘装置,包括吸收塔,吸收塔的顶部设有与塔内连通的烟囱,吸收塔内通过设置上隔板和下隔板将其内腔自上而下分隔成浓缩仓、喷淋仓和浆液仓,吸收塔内还设有安装除雾器的除雾室,除雾室的上端与烟囱连通,除雾室的下端依次贯穿上隔板和下隔板并与浆液仓连通;浓缩仓的一侧开设进烟口,浓缩仓内在上隔板上方安装有浓缩液喷淋层,上隔板上开设有将浓缩仓与喷淋仓连通的下烟口,并在下烟口处安装有阻止浓缩液流入下烟口的挡板,喷淋仓内在下隔板上方安装有浆液喷淋层,下隔板上安装有将喷淋仓与浆液仓连通的散射管。
进一步的,浓缩液喷淋层连接浓液管的一端,浓液管的另一端通过浓缩循环泵与吸收塔外的浓缩液箱连通,上隔板上开设回流口并通过回流管与浓缩液箱连接。
浓缩液喷淋层由浓缩液箱配合浓缩循环泵提供浓缩液对浓缩仓内烟气进行喷淋,对烟气进行降温,一般烟温可降至70-90℃,同时增加烟气湿度,使得脱硫废水蒸发浓缩,并能去除40-60%的烟尘,为下一步脱硫提供有利条件。
更进一步的,浓缩液喷淋层以喷雾室为中心呈环形布置,浓缩液喷淋层上均匀安装有浓缩喷嘴且与下烟口正对的位置不安装浓缩喷嘴。
浓缩喷淋层沿浓缩仓顶部布置成环状,下烟口上方不设置浓缩喷嘴,喷淋的浓缩液可以与烟气进行充分混合换热,快速实现对烟气进行增湿降温,并能实现预除尘的功能。
进一步的,浆液喷淋层连接浆液循环管的一端,浆液循环管的另一端通过浆液循环泵与浆液仓连通。
浆液喷淋层对烟气进行喷淋,烟气脱硫效率一般控制在30-80%,液气比控制在1-8之间,充分利用高浓度SO2时喷淋去除率高的优点。
更进一步的,浆液喷淋层以喷雾室为中心成环形布置,浆液喷淋层上均匀安装有浆液喷嘴。
浆液喷淋层沿喷淋层顶部环状布置,可增大浆液的喷淋面积,提高喷淋效率,有助于提高浆液与烟气的混合效率并实现高效脱硫。
作为优选,散射管的下端插入浆液仓的液面下且端部安装有散射器。
散射器可改变烟气进入浆液仓内的分散度,增大烟气与浆液仓内浆液的接触面积,可避免烟气持续与某一局部浆液接触,而造成SO2清除不彻底的情况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淼,未经陈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88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