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脉内空域扫描雷达系统及其接收和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98152.6 | 申请日: | 2020-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5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郭汝江;刘会杰;赵灵峰;倪迎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1S13/02 | 分类号: | G01S13/02;G01S7/282;G01S7/292;G01S7/41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3 | 代理人: | 李镝的 |
| 地址: | 2012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域 扫描 雷达 系统 及其 接收 处理 方法 | ||
1.一种脉内空域扫描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脉内扫描发射模块,被配置为通过多样化阵元发射信号,进行阵列天线的脉内扫描发射;
回波信号接收模块,被配置为通过多波束接收进行覆盖空域内目标回波信号的接收;以及
回波信号处理模块,被配置为通过多脉冲相参积累检测,对目标回波信号进行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内空域扫描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脉内扫描发射模块中,N个天线阵元按照一维线性均匀阵列排列,则每个阵元的发射信号为:
sk(t)=wk(t)exp{jφk(t)},
其中k为阵元编号,wk(t)为信号幅度,φk(t)为信号相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内空域扫描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信号相位φk(t)具有如下形式:
φk(t)=f(t)+gk(t),
其中f(t)=2πf0t为载频f0引起的相位项,f(t)中包含发射信号波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脉内空域扫描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发射线性调频信号时,
其中B为发射信号带宽,T为发射信号时宽,gk(t)为附加信号引起的相位项:
其中d为阵元间距,λ0=c/f0为信号波长,c为光速,θD(t)为发射脉冲时间内发射波束主瓣指向,θD(t)根据期望的发射波束主瓣指向扫描方式进行设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脉内空域扫描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期望发射波束主瓣指向在发射脉冲时间内从-45度线性扫描到+45度时,所述发射脉冲时间内发射波束主瓣指向为: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内空域扫描雷达系统的接收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各阵元的接收信号分路到多个同时多波束接收通道中,多波束接收通道的个数取决于单个波束的波束宽度和扫描空域范围;
在不同的多波束接收通道中,每个阵元的接收信号经过不同的相位加权和累加,以实现某一波束指向上的匹配接收;
每个阵元的接收信号与不同的中心频率进行混频,形成基带信号;
采用匹配滤波处理基带信号,形成脉冲的回波信号,将所述脉冲的回波信号进行压缩,提高脉冲的回波信号的距离分辨率和信号强度;
对多个脉冲的回波信号进行距离多普勒处理,在多普勒域再次增强脉冲的回波信号;
采用二维CFAR方法在距离-多普勒域进行目标检测;
根据目标检测的结果对检测到的目标进行参数估计,给出目标的角度、距离和径向速度的估计结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脉内空域扫描雷达系统的接收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波形产生器产生发射信号f(t),分路到各个天线阵元通道,每个通道通过信号控制子系统在发射信号f(t)上增加频率偏移gk(t),通过各个天线阵元发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脉内空域扫描雷达系统的接收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接收波束在波束最大幅度的-3dB处交叠,波束覆盖发射波束的空域扫描范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脉内空域扫描雷达系统的接收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的角度为10度,距离为10km,径向速度为-24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815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