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傅里叶同步压缩变换可靠划分脑低频波动子区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97563.3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1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倪传;俞钦;颜虹杰;仲兆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374 | 分类号: | A61B5/3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白京萍 |
地址: | 22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傅里叶 同步 压缩 变换 可靠 划分 低频 波动 区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傅里叶同步压缩变换可靠划分脑低频波动子区域方法,首先对脑功能磁共振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去漂移处理,采用傅里叶同步压缩变换,将大脑的时间信号转换到时频信号,并作为脑体素的表征信息,从而可从时频重构领域解析脑区之间的动态关联。由于时频信号的特殊性及大脑信号体素众多、数据集庞大,引入自动目标生成过程算法适配FSST数据下的Kmeans算法,以空间投影法找寻类的初始标签,再进行距离计算,重新进行类心计算,直到迭代完成,找到最优的类心。距离计算选择相关系数,区域选择数据集中低频区域的并集。最后将数据还原到空间,再从脑空间图谱观测不同分类之间的空间联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脑区低频波动区域的再划分领域,具体为基于傅里叶同步压缩变换可靠划分脑低频波动子区域方法。
背景技术
大脑的血氧水平依赖性效应可以用于表征大脑神经元的代谢情况,从而间接反映神经元活动。研究发现静息状态下人脑存在自发性低频波动脑功能网络,且其频带往往处于0.01HZ-0.08HZ之间,这种频带震荡的波反映了皮层局部活动及脑区间信息交流的兴奋性程度。低频振幅是解码大脑活动的重要指标。分析低频振幅的子区域可以找出区域之间的相关性,并可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大脑区域的功能连接性,为大脑的连通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出发点。基于以上的研究背景,本发明结合了一种最新的研究成果:FSST算法,研究表明这更适用于解析频率变换较快的信号,而脑波信号中存在部分信号有着较为频繁的震荡现象,而此类算法更适用于探究脑波信号有着明显震荡的区域。此外,由于FSST算法数据存在大量的冗余,且体素庞大,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适配数据的分类算法:ATGP-Kmeans,用来更为可靠的划分这种时频数据,提升大脑时频信号聚类结果的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从时频空间角度入手,研究低频区域下子区域间是否存在时频波动下的动态频率关联,能否从时频角度解析脑的空间连通性。再通过对脑图的重新映射,观测脑体素在空间区域中的关联,以验证背景技术提出的理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傅里叶同步压缩变换可靠划分脑低频波动子区域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划分出低频区域,找寻不同时刻下,被试的相同状态所提取的并集低频振幅的区域,区域的选择采用传统的ALFF方法,同时去除了一些噪音区域,并选择校验较为严格的区域;
步骤2:对预处理的功能核磁共振的信号进行时频重构,转化到时频域之中,获取相关的时间——频率——功率谱图,形成核磁共振信号的时频数据集合;
步骤3:基于时频动态相关性角度,利用不同体素在时间——频率上的动态同步性,采用ATGP-Kmeans适配FSST数据,进行相关系数计算,完成聚类,再映射到空间脑图谱中,观察空间中不同脑区的关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对分类区域的选择,采用低频区域作为研究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通过对数据的时频重构,引入适配的分类算法,对数据进行聚类,再映射到空间中,研究不同脑区体现在空间上的时频联系。
所述步骤1中区域的选择采用传统的ALFF方法公式为:ak(fk),bk(fk)分别为实部与虚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的去除了一些噪音区域,并选择校验较为严格的区域;
为样本平均数,为样本标准偏差,n为样本数,该统计量t在零假说:μ=μ0为真的条件下服从自由度为n的t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洋大学,未经江苏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75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