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裂返排液深度处理及排放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96029.0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9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魏利;李春颖;魏东;张昕昕;赵云发;欧阳嘉;潘春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桶油环保科技(宜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21420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裂返排液 深度 处理 排放 方法 | ||
一种压裂返排液深度处理及排放方法,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它为了解决压裂液的处理效果差的问题。深度处理及排放方法:一、将破胶剂加入到油田压裂返排液中进行破胶处理;二、对压裂返排液进行气浮处理;三、压裂返排液絮凝处理;四、对絮凝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进行过滤;五、对达到回注标准的压裂返排液进行微波处理;六、利用ABR反应器对微波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进行降解处理;七、活性炭吸附降解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八、对压裂返排液进行膜过滤,完成压裂返排液深度处理及排放。本发明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可达到排放标准,减少了压裂返排液对环境的危害,同时减少坑储压裂返排液的面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裂返排液的深度处理及排放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油田的开采已经进入了中后期,低/特低性渗透油田成为油田开采的新方向,压裂作业日渐成为油田增产的重要措施。然而,压裂作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压裂返排液,由于成分复杂,含有难生物降解的有害物质,会对油田周边环境造成危害,需要妥善处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压裂返排液的处理工艺存在操作复杂、处理效能低、处理成本高等问题,研究高效能低成本的处理工艺成为油田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国油田对于压裂液的主流处理方式有挖坑填埋、固化法、焚烧、氧化、生物处理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着成本高、处理效果差等问题,不能满足目前对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的需求。因此急需开发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工艺和方法,对压裂返排液进行深度处理达到排放标准,防止压裂返排液对环境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压裂液的处理效果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有效的、可工程化的压裂返排液深度处理及排放方法,使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达到回注和排放标准。
本发明压裂返排液深度处理及排放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现:
一、将破胶剂加入到油田压裂返排液中进行破胶处理,得到破胶剂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
二、采用气浮机对破胶剂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进行气浮处理,气浮产生的微气泡将含油分泡沫推至水面,通过除油机将含油分泡沫收集到储油槽中收集;
三、向步骤二气浮除油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中加入絮凝剂,同时进行气浮,网捕压裂返排液中的悬浮物,用刮渣机将絮凝物刮入储渣槽中,得到絮凝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
四、对絮凝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进行过滤,得到达到回注标准的压裂返排液;
五、对达到回注标准的压裂返排液进行微波处理,得到微波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
六、利用ABR反应器对微波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进行降解处理,得到降解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
七、利用活性炭吸附降解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中的有机杂质;
八、对步骤七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进行膜过滤,完成压裂返排液深度处理及排放。
本发明压裂返排液深度处理及排放方法包括两个部分:达到回注标准的处理工艺和达到排放标准的处理工艺,其中步骤一至步骤四处理过程为达到回注标准的处理工艺,后续步骤五至步骤八的处理过程为达到排放标准的处理工艺。
其中达到回注标准的处理工艺中各阶段的作用原理如下:
1、除油气浮指通过气浮产生的大量微气泡将压裂返排液中的各种形态的油分推至水面,再由位于液面的除油机将其收集到储油槽中进行集中收集;
2、气浮除渣指除油后污水进入絮凝储水槽中,同时按比例加入高效水处理剂,气浮产生的空化效应,增加处理剂与污染物的碰撞机会,加快絮凝反应,同时微气泡将絮凝剂、污水充分混合形成大量的絮凝物,絮凝物在微气泡的作用下浮到水面由刮渣机刮入储渣槽,再进入离心分离装置。气浮絮渣经离心机固液分离,固相收集进一步压滤脱水,液相连同气浮出水进入过滤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桶油环保科技(宜兴)有限公司,未经三桶油环保科技(宜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60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