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收低热值转炉煤气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94790.0 | 申请日: | 202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51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克;马志;吴志伟;徐甲庆;杨继锐;许名明;郑雪;李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邯钢集团邯宝钢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C5/38 | 分类号: | C21C5/38;C21C5/40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桂琴 |
| 地址: | 05601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热值 转炉 煤气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低热值转炉煤气的装置和方法,属于钢铁企业煤气环保、节能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电动蝶阀(11)前连接精制焦炉煤气管道,电动蝶阀(11)阀后管道上依次连接氮气吹扫头一、眼睛阀(12)、氮气吹扫头二、压力表一(18)、减压阀组(13)、压力表二(19)、止逆阀(14)和流量计(2),各设备之间用管道连接;多支支管在精制焦炉煤气主管上流量计(2)的后方并联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转炉吹炼前期、后期部分低热值烟气放散造成的能源浪费和大气污染问题,同时也提升了转炉吹炼前、后期转炉煤气热值,具有占地小、见效快、改造实施简单、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低热值转炉煤气的装置和方法,属于钢铁企业煤气环保、节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转炉吹炼过程中产生大量含CO的烟气称为转炉煤气,在转炉吹炼过程中CO含量和炉气量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现有的转炉煤气回收模式中,仅回收热值较高的转炉煤气,即在一炉钢吹炼过程中,在氧含量合格的前提下(小于1.5%),CO含量≥35%时开始回收转炉煤气,≤25%时拒收转炉煤气,因吹炼前期和后期CO含量较低,热值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通过放散烟筒放散,此种方法不仅浪费能源且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
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回收利用低热值转炉煤气的方法,既能回收利用CO含量较低的转炉煤气,又能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回收低热值转炉煤气的装置和方法,通过在进煤气柜前的转炉煤气管道上增加掺烧精制焦炉煤气的装置,在回收转炉吹炼前、后期低CO含量的转炉煤气时,根据转炉煤气中的CO含量不同,通过控制各个喷头开关来掺烧不同量的高热值的精制焦炉煤气来提升转炉煤气热值,使其满足煤气用户生产的热值需求;解决了转炉吹炼前期、后期部分低热值烟气放散造成的能源浪费和大气污染问题, 同时也提升了转炉吹炼前、后期转炉煤气热值,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占地小、见效快、改造实施简单、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在钢铁行业中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有效地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回收低热值转炉煤气的装置,包含电动蝶阀(11)、氮气吹扫头、眼睛阀、压力表一、减压阀组、压力表二、止逆阀、流量计、喷头控制箱、喷头控制闸阀、喷头和PLC控制柜,所述氮气吹扫头有两个,分别为氮气吹扫头一和氮气吹扫头二,电动蝶阀前连接精制焦炉煤气管道,电动蝶阀阀后管道上依次连接氮气吹扫头一、眼睛阀、氮气吹扫头二、压力表一、减压阀组、压力表二、止逆阀和流量计,各设备之间用管道连接;喷头控制箱、喷头控制闸阀和喷头的数量为一个以上,与支管数量相匹配,多支支管在精制焦炉煤气主管上流量计的后方并联连接,每支支管按介质流向装有喷头控制箱、喷头控制闸阀和喷头,喷头与进煤气柜前转炉煤气管道上短接法兰相连,喷头控制闸阀通过管道与喷头控制箱相连,喷头控制箱通过管道与精制焦炉煤气主管相连,喷头控制闸阀前装有放散管,用于精制焦炉煤气管道置换时放散使用,喷头控制箱内设有电磁阀,与PLC控制柜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控制喷头开关;PLC控制柜的输入端连接煤气分析仪和三通阀。
所述氮气吹扫头设有与氮气管道连接的结构,用于精制焦炉煤气管道置换时通入氮气使用,不用时断开。
所述减压阀组由并列的两支减压管道组成,每支减压管道上由减压阀及减压阀前连接的闸阀和阀后连接的闸阀组成。
所述喷头控制箱、喷头控制闸阀和喷头各有三个,分别为1#喷头控制箱、2#喷头控制箱、3#喷头控制箱、1#喷头、2#喷头、3#喷头、喷头控制闸阀一、喷头控制闸阀二和喷头控制闸阀三,分别对应三支支管匹配连接。
一种回收低热值转炉煤气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将精制焦炉煤气主管的电动蝶阀、眼睛阀、减压阀和各支管喷头前的喷头控制闸阀打开,通过减压阀将精制焦炉煤气减压到高于转炉煤气0.01-0.05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邯钢集团邯宝钢铁有限公司,未经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邯钢集团邯宝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47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