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电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93596.0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7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政;董丽攀;王福迎;丁英杰;贾士儒;巩继贤;张健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1/02 | 分类号: | C08L1/02;C08L79/04;C08K3/04;C08J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刘莹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细菌纤维素、聚吡咯、单壁碳纳米管材料复合而成,属于电化学领域。本发明主要将BC纳米纤维悬浮液加入到混合有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液A中,经超声处理后加入PPy单体混合,得到BC/PPy复合浆,经透析袋透析后,按照一定的体积比加入单壁碳纳米管等,经搅拌,抽滤成膜得到BC/PPy/SWCNTs复合膜。本发明不仅满足柔性电子设备对材料弹性拉伸及弯曲的要求,且材料结构稳定、电导率高和电容值大,制备方法简便易行,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本申请为以下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号为201810315070.4;申请日为2018.04.10;发明名称为一种新型柔性导电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电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细菌纤维素(以下简称BC)是由微生物发酵合成的多孔性网状纳米级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其相互连接的超细结构赋予BC充足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可作为支撑其它功能材料的基体材料。BC由β-1,4-糖苷键连结的多糖,其分子式为(C6H10O5)n,表面存在大量的羟基,丰富的氢键和三维结构使得BC具有较高的亲水性和持水能力。BC具有高结晶度(60-90%)和高聚合度(2000-8000),使其杨氏模量较高,拉伸强度较大。BC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然而,纯BC缺乏导电性,可通过原位合成、掺杂、混合或涂覆的方法将碳材料、导电聚合物等引入到BC基质来赋予BC导电性,包括导电聚合物,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碳纳米纤维等。传统的导电材料如金属导体(Cu、Ag等)虽然具有较高的导电性,但是不能满足柔性电子设备对材料弹性拉伸及弯曲的要求,不能满足燃料电池,离子电池,柔性超级电容器等电化学装置对导电电极材料的要求,因此,制备出柔性导电材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导电聚合物(ECP)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可控的合成过程和低密度等性能,而引起了人们对其作为柔性电极的关注。在ECPs中,聚吡咯(以下简称PPy)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良好的稳定性、可逆的氧化还原性、合成简便且无毒等特点,在电池、电容器、电磁屏蔽、光电器件以及生物技术等领域有非常诱人的应用前景,因此受到研究者的格外重视。2011年,首次通过在BC聚合物基质上吡咯(Py单体)的原位氧化聚合制备出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其电导率达到1S/cm。然而,其还存在电导率较低的问题。为了提高BC-PPy的电导率,文章祝立根,徐杰.用于超级电容器的聚吡咯复合织物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中,利用细菌纤维素膜做基材,通过原位氧化聚合法制得聚吡咯/细菌纤维素复合电极材料,使聚吡咯均匀的附着在BC膜上,复合电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电性(3.9S/cm)。文章WANGFan,KIM H,PARK S,et al.Bendable and flexible supercapacitor based onpolypyrrole-coated bacterial cellulose core-shell composite network[J].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Wang等通过原位氧化聚合的方法将吡咯纳米颗粒均匀地涂覆在TOBC(TEMPO氧化的细菌纤维素)表面,得到了具有核-壳结构的PPy-TOBC复合材料,该材料表现出高孔隙率和高电导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35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电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节能高效造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