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五杆机构的轮腿混合驱动矿用机器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92862.8 | 申请日: | 202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3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善增;张克非;李怀展;沈刚;李允旺;李艾民;曹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2D57/028 | 分类号: | B62D57/02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想 |
| 地址: | 221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构 混合 驱动 机器人 | ||
1.一种基于五杆机构的轮腿混合驱动矿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平台,转向部,形变支腿部,转向驱动部,车轮;所述的承载平台的下端面布置四组形变支腿部,形变支腿部的底端设有车轮,形变支腿部上布置驱动车轮运动的车轮驱动部,所述的承载平台的上端面设有驱动形变支腿部转向的转向驱动部,转向驱动部与形变支腿部之间通过转向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五杆机构的轮腿混合驱动矿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部包括支座,回转轴,锥齿轮II;所述的支座成倒“U”形状布置,倒“U”形状的支座顶端垂直设有回转轴,承载平台与转向部相接处设有滚动轴承,回转轴贯穿滚动轴承其顶端布置锥齿轮II,倒“U”形状的支座顶与轮腿驱动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五杆机构的轮腿混合驱动矿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形变支腿部包括上腿杆I、下腿杆I、上腿杆II、下腿杆II,电机I,电机II,电机II,电机III,中间轴,车轮轴,销轴,带轮I,带轮II,双联带轮,同步带,同步带II;所述的上腿杆I及下腿杆I相对端通过中间轴相互铰接,中间轴还同轴设有双联带轮,上腿杆I的顶端布置在支座上且与电机I的驱动端相连;
所述的上腿杆II与下腿杆II的相对端通过销轴相互铰接,上腿杆II的顶端布置在支座上且与电机II的驱动端相连;下腿杆I与下腿杆II的底端通过车轮轴共轴铰接,车轮轴同轴还布置车轮及带轮II;
支座上还设有电机III,电机III的驱动端设有带轮I,带轮I通过同步带与双联带轮相连,双联带轮通过同步带II与带轮II 相连;由电机III驱动车轮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五杆机构的轮腿混合驱动矿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腿杆I、下腿杆I、上腿杆II、下腿杆II组合形成上、下拉伸的菱形形变结构,由电机I及电机II同步驱动上腿杆I、下腿杆I、上腿杆II、下腿杆II协同上、下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五杆机构的轮腿混合驱动矿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轴的轴线、车轮轴的轴线、销轴的轴线、电机I的轴线、电机III的轴线、电机II的轴线皆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五杆机构的轮腿混合驱动矿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步带I的运行方向与上腿杆I杆长的中线方向相互平行;同步带II的运行方向与下腿杆I杆长的中线方向相互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五杆机构的轮腿混合驱动矿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四组形变支腿部分别由独立的转向驱动部驱动转向,所述的转向驱动部包括电机IV,锥齿轮I,支架;所述的支架位于承载平台的上端面,电机IV驱动轴端设有锥齿轮I,电机IV布置在支架上,锥齿轮I与锥齿轮II相互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五杆机构的轮腿混合驱动矿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转向驱动部驱动形变支腿部沿转向部竖直中心线的360°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286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段式投影幕及投影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的图像增强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