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件式竖向拼接轻薄模板安装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91018.3 | 申请日: | 202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6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仁毛;欧阳毅;马文莉;陈明;张艳松;邵毅;王鹏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F13/072 | 分类号: | E04F13/072;E04F13/075;E04F13/076;E04G21/14 |
| 代理公司: | 苏州安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10 | 代理人: | 王国华 |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件 竖向 拼接 轻薄 模板 安装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件式竖向拼接轻薄模板安装结构,包括两个第一壳体,两个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均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块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两个所述第二方形限位槽的内侧壁插接有方形插杆,所述方形插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方形限位槽插接于所述第一方形限位槽的内侧壁,在本装置的使用当中,使用者可以通过将第一限位块滑动连接入第一限位槽的内部,同时将方形插杆插接入第一方形限位槽和第二方形限位槽的内部,从而完成两个第一壳体之间的连接,通过零件式的安装,方便工作人员的运输和安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件式竖向拼接轻薄模板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业常用的木模板存在木材使用量大,不环保的缺点,模板需要拼装和拆卸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筑工业化程度低。而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工厂化生产的部品部件,到施工现场以组装为主,大幅度提高了装修的效率,节省时间,保证进度。通过工厂化生产提高部品部件的标准化、精准化,保证现场装配作业。比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采用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理想状态是装修可随主体施工同步进行,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构件越标准,生产效率越高,相应的构件成本就会下降,配合工厂的数字化管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装配式建筑所用的预制构件一般是自重很大、面宽很宽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用塔吊或起重设备进行安装,而对于一些建筑面积不大,层高不高的建筑物来说,使用塔吊或起重设备安装预制构件并没有成本优势。
由于组件式或装配式墙板近些来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中会采用这种方便快捷的建筑装修方式,现有的组件式或装配式墙板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因为自重过重,所以在安装时,需要使用吊机进行拼接和安装,安装过程也较为危险,单独的工作人员无法进行安装,费时费力,为此,提出一种组件式竖向拼接轻薄模板安装结构。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件式竖向拼接轻薄模板安装结构。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件式竖向拼接轻薄模板安装结构,包括两个第一壳体,两个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均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块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方形限位槽,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均匀开设有第二方形限位槽,两个所述第二方形限位槽的内侧壁插接有方形插杆,所述方形插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方形限位槽插接于所述第一方形限位槽的内侧壁,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均匀焊接有加强板,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板,所述第一连板的内侧壁均匀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一连杆,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板,所述第二连板的内侧壁均匀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连板的内侧壁均匀开设有第一通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均匀开设有螺纹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板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四个第二通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板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粘接有防腐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10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