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板结合的室内装修用模块化玻璃隔断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89351.0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3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周晨;辛建涛;陈晓晓;徐熠炜;陈育萱;汪沛涵;王双文;胡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74 | 分类号: | E04B2/74;E04B2/82 |
代理公司: | 苏州安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10 | 代理人: | 王国华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板 结合 室内 装修 模块化 玻璃 隔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板结合的室内装修用模块化玻璃隔断,涉及室内装修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钢化玻璃,钢化玻璃设置有若干个,钢化玻璃的一侧面通过安装螺栓安装有主安装板,主安装板为“H”形板体结构,钢化玻璃的另一侧面通过安装螺栓安装有副安装板,副安装板为“凹”形板体结构。本发明通过避免胶粘的安装方式可以简化玻璃隔断的安装,并且一个人工作时也方便对其进行安装,降低了钢化玻璃隔断墙安装的工作难度,有效地提高了钢化玻璃隔断墙安装工作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室内装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板结合的室内装修用模块化玻璃隔断。
背景技术
室内装修是包括房间设计、装修、家具布置及各种小装点的理念,其偏重于建筑物里面的装修建设,不仅在装修设计施工期间,还包括住进去之后长期的不断装饰,装修与装饰是不可分的,另外应逐渐树立“轻装修、重装饰”的概念,装修时,使用的材料越多、越复杂,污染物可能越多顶面一般要用浅色,室内装修浅色使人感觉轻,深色使人感觉重,通常房间的处理大多是自上而下,由浅至深,如房间的顶棚及墙面采用白色及浅色,墙裙使用白色及浅色,踢脚线使用深色,就会给人一种上轻下重的稳定感,相反,上深下浅会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压抑感,根据房间的用途来选择颜色房间的用途往往决定了你所要营造的效果,起居室应当显得明亮、放松或温暖、舒适,而餐厅可以用深暗色,厨房总是适于用浅亮的颜色,但要注意慎用暖色,走廊和门厅只是起通道的作用,因此可大胆用色,而卧室的风格则完全由各个不同人的品位所决定。
室内装修包括隔断墙的安装,现有的隔断墙一般是采用钢化玻璃作为隔断墙,钢化玻璃隔断墙安装的方式一般是采用粘接的方式,需要多人配合对其进行安装,并且由于钢化玻璃较重,不方便一个人对其进行安装,加大了钢化玻璃隔断墙安装工作的工作难度,降低了钢化玻璃隔断墙安装工作的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预制板结合的室内装修用模块化玻璃隔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板结合的室内装修用模块化玻璃隔断,解决现有的隔断墙一般是采用钢化玻璃作为隔断墙,钢化玻璃隔断墙安装的方式一般是采用粘接的方式,需要多人配合对其进行安装,并且由于钢化玻璃较重,不方便一个人对其进行安装,加大了钢化玻璃隔断墙安装工作的工作难度,降低了钢化玻璃隔断墙安装工作的工作效率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预制板结合的室内装修用模块化玻璃隔断,包括钢化玻璃,所述钢化玻璃设置有若干个,钢化玻璃的一侧面通过安装螺栓安装有主安装板,主安装板为“H”形板体结构,钢化玻璃的另一侧面通过安装螺栓安装有副安装板,副安装板为“凹”形板体结构,副安装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插板,钢化玻璃的上端设置有顶部安装机构,钢化玻璃的下端设置有底部安装机构。
优选地,顶部安装机构包括安装块,安装块为“凹”形板体结构,钢化玻璃的上端插入到安装块中,安装块的前端面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锁紧螺栓,两个锁紧螺栓分别与主安装板和副安装板螺纹连接,使用时通过用锁紧螺栓可以将安装块安装在钢化玻璃上,方便后续对隔断墙的安装。
优选地,底部安装机构包括底座,钢化玻璃的下端放置在底座上,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底座的表面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滑动连接有矩形板,矩形板的表面开设有螺纹孔,矩形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板,底座的前端面螺纹连接有六角螺栓,六角螺栓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使用时将矩形板插入到矩形槽内,随后拧动六角螺栓可以将矩形板安装在矩形槽内,以此可以完成挡板的安装。
优选地,六角螺栓设置有三个,且三个六角螺栓均匀的分布在底座的前端面,使用时通过三个六角螺栓可以让挡板更牢固的安装在底座上。
优选地,安装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使用时通过用螺丝可以方便将连接板安装在墙面上,以此可以起到固定安装块位置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93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储能的配电网动态电压恢复器及其运行模式
- 下一篇:一种多级传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