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双层高速公路瓶颈的匝道协调控制与诱导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89143.0 | 申请日: | 202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26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春;庄立坚;王梦迪;周先榜;高飞;丘建栋;修科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G1/07 | 分类号: | G08G1/07;G08G1/08;G08G1/01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陈润明 |
| 地址: | 518131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民治***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双层 高速公路 瓶颈 匝道 协调 控制 诱导 方法 | ||
1.面向双层高速公路瓶颈的匝道协调控制与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高速公路上应用匝道协调控制与诱导,设备设置包括交通流检测器、匝道信号控制灯、可变信息板;
步骤二:单点调节率计算,使用Alinea算法分别计算立体、地面层高速公路入口匝道的单点调节率;
步骤三:匝道协调控制激活,根据交通流参数判断立体、地面层高速公路瓶颈是否需要进行匝道协调控制;
步骤四:若只激活单层匝道协调控制,使用Bottleneck算法计算单层高速公路的最终调节率,并开启匝道控制,其中最终调节率是指由步骤二得到的单点调节率与当前层的协调调节率进行比较,取两者中的最小值得出的调节率;
步骤五:若同时激活双层匝道协调控制,则使用Bottleneck算法计算上层高速公路的最终调节率、使用改进Bottleneck算法下层高速公路的最终调节率,并分配至各层入口匝道开启协调匝道控制,其中该步骤的最终调节率是指由步骤二得到的单点调节率与双层匝道协调控制情况下得到的协调调解率进行比较,取两者中的最小值得出的调节率;
步骤六:进行诱导信息发布,在确定了匝道控制方案后,通过可变信息板发布诱导信息提示驾驶员按照设定路线行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双层高速公路瓶颈的匝道协调控制与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设备设置,包括地面层高速公路匝道绘制于道路两侧,实际中匝道都位于道路右侧,具体步骤细化为:
步骤一一,对于立体、地面层高速公路主线瓶颈处,分别设置交通流检测器、,并于瓶颈上游分别设置交通检测器、,两组检测器中间区域的匝道即为受控匝道;
步骤一二,对于所有受控入口匝道包括转换匝道与周边道路相通的匝道,于匝道口设置交通流检测器、匝道信号控制灯,于匝道上游处设置可变情报板;于匝道下游主线处设置交通流检测器;于匝道上游主线处设置可变情报板;
步骤一三,对于所有出口匝道,于匝道主线上游设置可变情报板;
步骤一四,将立体层与周边道路相连的入口匝道、出口匝道标号为、,,其中U为立体层与周边道路相连的入口匝道标号集合,V为立体层与周边道路相连的出口匝道标号集合;
步骤一五,将地面层与周边道路相连的入口匝道、出口匝道标号为、,,其中S为地面层与周边道路相连的入口匝道标号集合,T为地面层与周边道路相连的出口匝道标号集合;
步骤一六,将由地面层通往立体层的转换匝道标号为,,其中M为由地面层通往立体层的转换匝道标号集合;
步骤一七,将由立体层通往地面层的转换匝道标号为,,其中N为由立体层通往地面层的转换匝道标号集合;
步骤一八,对于所有入口匝道,第个控制时段的匝道流量记为,第个控制时段的最终调节率记为,单点调节率记为,协调调节率记为,其中,为所有匝道标号的集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双层高速公路瓶颈的匝道协调控制与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匝道协调控制激活条件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三一,根据交通流参数判断立体、地面层高速公路瓶颈是否需要进行匝道协调控制;
步骤三二,根据当前高速公路瓶颈处占有率大于阈值占有率,符合条件则需激活当前层的匝道协调控制;
步骤三三,在判断双层高速公路瓶颈处的交通条件是否满足匝道协调控制要求后,根据立体、地面层高速公路的组合激活情况,选择单点控制或无控制或协调控制的控制方案与算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91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