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雾装置和冷却塔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88786.3 | 申请日: | 2020-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70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杜娟;李金鹏;陈良才;林振兴;李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贝诺冷却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C1/16 | 分类号: | F28C1/16;F28F25/06;F28F25/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沃杰永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05 | 代理人: | 杨杰;孟宏伟 |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德州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冷却塔 | ||
一种消雾装置和冷却塔,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该消雾装置包括:层叠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对由下而上流动的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进行热量交换;将从消雾装置底部宽度的一段流入的第一气流引入到第一流路的第一流入口;将从消雾装置底部宽度的另一段流入的第二气流引入到第二流路的第二流入口;以及第一流入口的宽度和第二流入口的宽度可相同或不相同,该消雾装置能起到节水消雾作用。冷却塔包括如上的消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塔,尤其是有节水消雾要求的冷却塔。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冷却塔中,在冷却塔本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空气混合部、收水捕雾部、喷淋部、热交换部、空气导入部和水收集部。在本体的上部设置有排气部,排气部包括风筒和设在风筒中的引风机。从喷淋部向热交换部喷淋水,热交换部由多片填料片层叠形成,喷淋的水从上至下流动,另一方面空气从冷却塔下部的空气导入部被吸入冷却塔,并从下至上流动,与喷淋的热水传热传质,从而使热水降温。
与水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冷却塔风筒排出。该排出的空气为饱和湿空气,与塔外冷空气混合后,温度降低,饱和含湿量下降,那么过饱和的水蒸汽会凝析成雾。尤其在高纬度地区的冬季,冷却塔排气会形成浓雾,进而生成雨雪下落,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更严重的是在设备和地面上结冰,形成冻害。
附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冷却塔基本结构,冷却塔中湿热气从模块下方的大容积的A进气巷道,仰角左45°流入菱形模块内n个小容积的A通道,放热降温凝水后,出来的湿暖气继续仰角左45°,进入A出气巷道,汇集成湿暖气集团A’。干冷风从下方B巷道进入模块的B通道,吸热后,变成干温风出模块,进入上方B巷道,成为干温风集团B’。湿暖气集团A’和干温风集团B’逐渐混合,混合均匀后,含湿量不饱和,达到消雾效果。但此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
设有m个菱形模块,则可粗略划分为彼此相邻的m个/2湿暖气集团A’和m个/2干温风集团B’,各集团宽度1~2米,长度一般超过10米,可见各集团体量较大,若要混合均匀,就需要向上流动较长的距离才行,即要在模块顶角之上给出一个较高的混合空间。所以,冷却塔就要显著增加高度,增加成本。然而老塔改造,高度是增加不了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提供一种消雾装置和冷却塔,与水热交换后的空气在消雾装置内与流入冷却塔内且未与空气热交换的外界冷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从而起到节水消雾的作用。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消雾装置,包括:层叠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对由下而上流动的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进行热量交换;将从所述消雾装置底部宽度的一段流入的第一气流引入到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流入口;将从所述消雾装置底部宽度的另一段流入的第二气流引入到所述第二流路的第二流入口;以及所述第一流入口的宽度和所述第二流入口的宽度可相同或不相同。
所述第一流路的流出口和所述第二流路的流出口交替层叠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流路流出口的宽度和所述消雾装置的宽度大致相同,所述第二流路流出口的宽度和所述消雾装置的宽度大致相同。
优选地,所述消雾装置的底部形成尖端向下的尖角状。
优选地,所述消雾装置的底部形成为水平。
优选地,所述消雾装置的宽度尺寸由两段组成,在所述消雾装置底部宽度的一段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流路连通的第一导入部;和
在所述消雾装置底部宽度的另一段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的第二导入部;所述第一流入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导入部的底端,所述第二流入口形成于所述第二导入部的底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入部底边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导入部底边的宽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入部底边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导入部底边的宽度不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贝诺冷却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贝诺冷却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87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