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阀门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86999.2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49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郑旻;蒋立璋;韩鹏飞;梁彩荣;禹晴;覃二明;张曙光;时红喜;廖志强;安雄飞;张玉华;夏聪聪;梁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昱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3 | 分类号: | G01M13/0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016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阀门 测试 系统 | ||
1.一种阀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门测试装置,包括储液罐(1)和测试管路(2),所述储液罐(1)包括入口储液罐(11)和出口储液罐(12),所述测试管路(2)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入口储液罐(11)和所述出口储液罐(12)连通,待测试阀门(10)安装于所述测试管路(2)上;所述待测试阀门(10)上设有压力传感器(101),所述压力传感器(101)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101)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待测试阀门(10)的压力并发送信号至所述控制单元;
工况模拟装置,所述工况模拟装置包括压力调节组件(3)、温度调节组件(4)和流量调节组件(5),所述压力调节组件(3)、所述温度调节组件(4)和所述流量调节组件(5)均与所述测试管路(2)连通,分别用于调节所述测试管路(2)中的压力、温度和流量,使其维持在预设值;
所述压力传感器(101)设置于所述待测试阀门(10)的阀盖的内腔,用于检测所述待测试阀门(10)开启时受到的压力;
所述阀门测试装置还包括位移传感器(102),所述位移传感器(102)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待测试阀门(10)开启时的位移并将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阀门测试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温度检测传感器(103),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103)设有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待测试阀门(10)的内腔和外表面,用于检测所述待测试阀门(10)开启时其内腔和外部的温度并将信息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以对所述待测试阀门(10)开启时的耐高温性能进行分析;
所述阀门测试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加速度传感器(104),所述加速度传感器(104)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加速度传感器(104)设置于所述待测试阀门(10)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用于检测所述待测试阀门(10)开启时的加速度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阀门测试装置还包括第一应变片(105),所述第一应变片(105)设置于所述测试管路(2)连接所述待测试阀门(10)的端部;和或
第二应变片(106),所述第二应变片(106)设置于所述待测试阀门(10)上;所述第二应变片(106)设置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应变片(106)分别设置于所述待测试阀门(10)的顶部、中部和底部,以检测所述待测试阀门(10)在阀门开启时各处受到的冲击载荷,为后续迭代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所述第一应变片(105)与所述第二应变片(106)均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以此分别对所述测试管路(2)和所述待测试阀门(10)在阀门开启瞬间受到的冲击载荷进行计量分析;
通过设置的所述压力传感器(101)、所述位移传感器(102)、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103)、所述加速度传感器(104)及所述应变片,能够对所述待测试阀门(10)开启瞬间的压力、位移、温度、加速度以及冲击载荷等相关性能参数数据进行检测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以对后续阀门的迭代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组件(3)包括:
第一压力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压力检测表(31)和第一加压系统(32),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表(31)安装于所述入口储液罐(11)和所述待测试阀门(10)之间的所述测试管路(2),所述第一加压系统(32)与所述入口储液罐(11)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表(31)检测到所述测试管路(2)内压力低于第一压力预设值时开启,以将所述测试管路(2)内的压力增加至所述第一压力预设值;
第二压力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压力检测表(33)和第二加压系统(34),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表(33)安装于所述出口储液罐(12)和所述待测试阀门(10)之间的所述测试管路(2),所述第二加压系统(34)与所述出口储液罐(12)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表(33)检测到所述测试管路(2)内压力低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开启,以将所述测试管路(2)内的压力增加至所述第二压力预设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昱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昱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699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配网协同规划方案评价方法
- 下一篇:一种微波复合介质基片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