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塑料制油加工用的热解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86482.3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0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培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培培 |
主分类号: | C10G1/10 | 分类号: | C10G1/10;B01D46/24;B01D46/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0 上海市杨浦区长阳***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制油加 工用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废塑制油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废塑料制油加工用的热解装置,针对现有技术中塑料原料热解效率差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热解罐,所述热解罐设置成水平放置的圆筒状结构,且热解罐的两端均设置有密封盖板,所述热解罐两端内壁之间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固定管,且固定管的一端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热解罐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内壁与固定管对应的位置固定有第一加热件,所述固定管的外壁固定有多个分散件。本发明热解罐内部的各个位置对塑料加热溶解,而避免单点加热影响热解效率,且配合分散件以及分散件上的分散条而将热解罐内的塑料原料分散,避免堆积而导热热量难以扩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塑制油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塑料制油加工用的热解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抗形变能力中等,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塑料是重要的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对于废塑料的处理也越来越重要。
利用废旧塑料进行制油处理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处理工艺,现今在对废塑进行制油处理工艺过程中,一般将塑料原材料经过破碎处理后,通过加热配合相应的溶解剂是塑料原料熔成液态再进行后续的处理,现有技术中往往将塑料原料直接投入在热解筒内,通过外部或底部加热进行热解,但是塑料的导热效果差导致实际进行热解的效率低且速率慢。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塑料原料热解效率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废塑料制油加工用的热解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废塑料制油加工用的热解装置,包括热解罐,所述热解罐设置成水平放置的圆筒状结构,且热解罐的两端均设置有密封盖板,所述热解罐两端内壁之间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固定管,且固定管的一端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热解罐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内壁与固定管对应的位置固定有第一加热件,所述固定管的外壁固定有多个分散件,且分散件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壁固定有第二加热件,所述热解罐圆周外壁的顶部两侧均固定有进料管,且热解罐圆周外壁的底端位置固定有出料管。
优选的,所述固定管外壁的分散件设置成间隔分布,且分散件的一侧固定有多组沿着径向等距离分布的分散条,每组分散条沿着倾斜方向等距离分布,分散条的截面设置成三角形结构,分散条的宽度向着远离分散件的一端逐渐减小,分散件向着靠近分散条的一侧转动。
优选的,所述分散件远离分散条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分散槽,且分散槽的宽度向内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热解罐的外壁设置有保温壳体,且保温壳体内壁与热解罐外壁之间的底部两侧均固定有支撑块,保温壳体的内壁与热解罐的外壁之间构成有连接腔,热解罐圆周外壁的顶部开设有穿槽,穿槽的内壁固定有第一滤网板。
优选的,所述保温壳体圆周内壁的顶部两侧均固定有多个滤网筒,且滤网筒远离保温壳体的一端与热解罐的外壁接触,热解罐外壁与滤网筒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滤网板,滤网筒的内壁固定有向热解罐内吹风的风扇。
优选的,所述保温壳体圆周内壁的两侧均固定有多个固定筒,且固定筒远离保温壳体的一端与热解罐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固定筒内壁靠近热解罐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半球状结构的抵块,抵块远离热解罐的一端与保温壳体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优选的,所述热解罐圆周内壁与抵块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分散块,分散块的一端与滑槽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分散块远离热解罐的一端设置成向外拱起的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热解罐一端内壁位于第一加热件的圆周外壁固定有多个辅助架,且辅助架内壁与第一加热件之间设置有空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培培,未经王培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64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材剖光调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指标数据溯源模型的构建方法、系统及其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