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道路石油沥青老化针入度比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85979.3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9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贝;祁聪;刘建伟;栾波;罗臣;李瑞波;韩筱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海韵沥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L53/02;C08L91/00;C08K5/40;C08K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杨威 |
地址: | 256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道路 石油 沥青 老化 针入度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道路石油沥青老化针入度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道路石油沥青与高分子聚合物、软化油混合后,进行剪切处理,得到沥青混合料;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SBS弹性体;b)在步骤a)得到的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硫化剂、硫化促进剂,进行搅拌发育,得到改性后的沥青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提升道路石油沥青老化针入度比的方法,采用微改性手段,选择特定改性剂在特定工艺步骤下,实现较好的改性作用,能够快速提升道路石油沥青老化针入度比指标,从而提高道路石油沥青应用性能,并且不影响道路石油沥青其他各项性能;其中,老化延度也得到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提升道路石油沥青老化针入度比的方法。
背景技术
道路沥青在加工、贮存、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在高温自然条件如风雨、光照、温度变化等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及化学变化,使得沥青变硬变脆、易开裂,严重影响了道路沥青的使用性能。沥青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理化性能的不可逆变化被称之为老化。
沥青的老化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服务功能,影响沥青老化的因素主要有:氧气氧化作用、温度、老化时间、水分及紫外线等;其中,氧化是导致沥青老化的主要原因。氧与沥青中许多成分发生反应,破坏了沥青中原有的组分和结构,致使沥青性质发生改变;在高温氧化过程中芳构化,分子间氧化脱氢缩合,氧与烃类物质反应生成羧酸、酚类、酮类和酯类等物质,这些物质相互结合而向高分子转化,最后生成沥青质,沥青组成之间的转化可以简单表示成:A(芳香分)→R(胶质)→As(沥青质);深度老化进一步转化成分子量更高的组分,使道路沥青针入度降低并损失延展性。由此可知,氧化是老化的本质,高温是催化剂。温度(热)在沥青老化过程中主要起了两个作用,一是蒸发轻质组分,但是其引起的性能变化是比较小的,二是在沥青氧化过程中使沥青分子的活动加剧,氧化程度加深,从而起到催化作用。在较高温度下,可能造成沥青分子中不饱和双键消失,改变沥青组分的结构链接,导致沥青变质。沥青中小分子量组分(轻组分)含量总的变化趋势是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其含量呈下降趋势;大分子量组分(重组分)含量的变化趋势是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其含量呈上升趋势。这说明高温下,组分的交联聚合转化较严重,组分向着较重的方向发展。在沥青发生老化的过程中,针入度近似指数式地下降,进而软化点逐渐升高,延度明显下降。
针入度反映了沥青在一定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能力,一般针入度越小,沥青的稠度就越大,变形能力越差。因此,提供一种提升道路石油沥青老化针入度比的方法,同时不影响道路石油沥青其他各项性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道路石油沥青老化针入度比的方法,能够快速提升道路沥青老化针入度比指标,提高道路沥青应用性能,并且不影响道路石油沥青其他各项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道路石油沥青老化针入度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道路石油沥青与高分子聚合物、软化油混合后,进行剪切处理,得到沥青混合料;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SBS弹性体;
b)在步骤a)得到的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硫化剂、硫化促进剂,进行搅拌发育,得到改性后的沥青产品。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道路石油沥青选自50号道路石油沥青、70号道路石油沥青、90号道路石油沥青、110号道路石油沥青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的加入量为所述道路石油沥青质量的0.1%~2%。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软化油选自催化油浆、芳烃油、糠醛抽出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软化油的加入量为所述道路石油沥青质量的0.5%~3%。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剪切处理的温度为165℃~185℃,剪切速率为3000r/min~6000r/min,时间为0.25h~1.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海韵沥青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海韵沥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59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弹簧压并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的铝材玻璃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