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弹簧减震原理的建筑减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85201.2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92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合敏;赵亮;姚爽;黎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重庆远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8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4081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弹簧 减震 原理 建筑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弹簧减震原理的建筑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建筑上层房间的墙体从高度方向上分割设置为多层墙体组件单元叠合结构,每相邻两层墙体组件单元之间依靠水平设置的减震弹簧实现能量耗散,降低建筑振动。本发明具有实施简单,不占据建筑多余空间,建筑减震防摆动效果好且施工方便高效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抗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减震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楼房建筑在设计施工时,对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需要考虑设置减震措施,以增强建筑抗风和抗震能力,提高安全系数。
CN201710523153.8曾公开了一种适合于高层、超高层建筑物或构筑物,尤其是筒体结构的单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结构及施工方法,该种减震结构,包括单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建筑高位水箱、计算机监测控制系统;该单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由90mm高强度钢索、空心钢构球体、油压粘滞性阻尼器和缓冲钢环组成,所述系统既能应对不同频率的地震动,又能保证减震结构的固有频率接近地面卓越周期,达到减震的作用。但这种结构的减震装置,需要在建筑的顶部安装一个大型的质量块,占用多层建筑空间,且安装复杂,施工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CN201910117078.4的发明曾公开了一种超高层建筑磁流变阻尼调谐阻尼器,主要包括:磁流调谐质量块、铅钢叠层阻尼器、刚性传力板、楼面预埋钢板、调控磁场器、楼面、建筑主体框架,所述磁流调谐质量块充当变阻尼调谐质量阻尼器,其工作原理为:磁流调谐质量块里设有多个减阻滑块,通过减阻滑块在磁流变液中滑动消除由地震或大风引起的超高层建筑震动,磁流调谐质量块外部与铅钢叠层阻尼器连接,减小磁流变液对结构自身冲击压力,所述该阻尼器具有结构受力性能好、易于实施、稳定性好、减震效果好、安全性好等优点,磁流变体系耗电少、体积小,减震效果明显。但这种结构的减震装置,仍然存在结构复杂,施工不便,磁流变液效果依赖于电力磁场作用,稳定性较差等缺陷。
故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对建筑减震防摆动效果好的建筑减震方案,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考虑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实施简单,不占据建筑多余空间,施工方便,且对建筑减震效果好的基于弹簧减震原理的建筑减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弹簧减震原理的建筑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建筑上层房间的墙体从高度方向上分割设置为多层墙体组件单元叠合结构,每相邻两层墙体组件单元之间依靠水平设置的减震弹簧实现能量耗散,降低建筑振动。
这样地震时,相邻的两层墙体组件之间相互偏移摆动,带动减震弹簧伸缩挤压耗能,减小振动(摆动)。具有实施方便,不占据建筑多余空间的优点。
作为优化,本方法采用以下的减震建筑实现,所述减震建筑在上层房间四个方向的墙体位置安装有弹簧减震墙体,所述弹簧减震墙体包括从高度方向上叠合设置的多层墙体组件,上一层墙体组件下端面和下一层墙体上端面之间形成有弹簧安装腔,弹簧安装腔内安装有水平设置的减震弹簧,减震弹簧一端端部和上一层墙体组件抵接,另一端端部和下一层墙体组件抵接。
这样,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实施的优点。
进一步地,上一层墙体组件下端面在长度方向的两端中部各开设有一个凹槽,两个凹槽对称设置使得上一层墙体组件下表面呈工字形,所述下一层墙体组件的上端面在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中间位置对称设置有一个凸起,所述相邻两层墙体组件叠合时,所述凸起嵌入到凹槽并封住凹槽外端位置使得凹槽内部构成所述弹簧安装腔。
这样,墙体整体性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且减震弹簧在左右方向上受力更加均衡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凸起以及弹簧安装腔均为矩形体结构,所述减震弹簧为水平设置的螺旋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师范学院,未经长江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52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