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5G智慧交通工具的车路人行驶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84437.4 | 申请日: | 2020-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0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鹏;刘东来;秦润华;席龙玉;张诗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17;G08G1/065;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吴国文 |
| 地址: | 425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智慧 交通工具 路人 行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专利涉及智慧交通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应用于5G智慧交通工具的车路人行驶方法及系统,包括路况总览模块、实时评价模块、分析诊断模块、优化方案模块、动态推送模块和开放对接模块,路况总览模块、实时评价模块、分析诊断模块、优化方案模块、动态推送模块和开放对接模块之间相互连接;路况总览模块:实现信控路口位置标定;本发明专利基于5G通信技术,搭建人、车、路三者实时互联、信息共享的智能路口管控系统,根据用户终端提供的数量、位置、速度、目的地等信息,结合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开发出流量调节、危险预警、路线引导及安全提醒等功能,有效提高了道路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智慧交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5G智慧交通工具的车路人行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以其具有的更高峰值速率、更大传输容量、更低传输时延以及更大终端密度等优势,正成为物联网技术变革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智能交通路口参与对象众多、运行状况复杂,是道路交通物联化的具体体现。
在交通领域,国外SCOOT系统、SCATS系统以及国内海信等厂家的信号控制系统是基于固定检测器来实现数据采集,进行控制方案的选择或者控制方案的生成,这些信号控制系统的应用在国内很多城市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在目前应用的系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现行通用交通道路管理系统控制方案较为机械,无智能数据化分析运行策略,南北通行周期基本设置固定30s左右,在人车辆高峰期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并且在低峰无车期也造成浪费大量等待时间,第二,是传统的基于固定检测器的信号控制系统,对检测器的性能及部署方式具有高度依赖,我国很多城市传感器布设密度低,很多交叉路没有部署传感器,同时传感器的损坏率高,导致这类信号控制系统在很多城市是降级使用,第三,固定检测器采集的数据为断面流量数据,只能用占用时间百分比来感知断面的拥堵状态,对拥堵点的上下游无感知,自适应对拥堵状态下的信号控制基本上是束手无策,很难实现区域的自适应控制,第四,基于固定检测器的信号控制系统,控制重心在减小延误,提升协调效率,平峰效果较好,但在拥堵到达一定程度,控制效果非常有限,如当车队上线到排队检测器上,所有方向都在排队,控制算法很难判断,第五,基于固定检测器的信号控制系统需要前期的大量基础设施投入,系统运维成本高,一旦建设完成,修改成本非常昂贵,第六,配置及系统管理人员要求高,优化配时方案的下发、录入和警情确认需要大量的人员,而专业的交通工程师、运行维护人员严重匮乏,现有信号控制的运行与维护需要高额的人工成本,第七,基于流量的信号优化(包括自适应)缺乏系统的评价手段,为此提出一种应用于5G智慧交通工具的车路人行驶方法及系统,来解决此问题。
发明专利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5G智慧交通工具的车路人行驶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目前应用的系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现行通用交通道路管理系统控制方案较为机械,无智能数据化分析运行策略,南北通行周期基本设置固定30s左右,在人车辆高峰期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并且在低峰无车期也造成浪费大量等待时间,第二,是传统的基于固定检测器的信号控制系统,对检测器的性能及部署方式具有高度依赖,我国很多城市传感器布设密度低,很多交叉路没有部署传感器,同时传感器的损坏率高,导致这类信号控制系统在很多城市是降级使用,第三,固定检测器采集的数据为断面流量数据,只能用占用时间百分比来感知断面的拥堵状态,对拥堵点的上下游无感知,自适应对拥堵状态下的信号控制基本上是束手无策,很难实现区域的自适应控制,第四,基于固定检测器的信号控制系统,控制重心在减小延误,提升协调效率,平峰效果较好,但在拥堵到达一定程度,控制效果非常有限,如当车队上线到排队检测器上,所有方向都在排队,控制算法很难判断,第五,基于固定检测器的信号控制系统需要前期的大量基础设施投入,系统运维成本高,一旦建设完成,修改成本非常昂贵,第六,配置及系统管理人员要求高,优化配时方案的下发、录入和警情确认需要大量的人员,而专业的交通工程师、运行维护人员严重匮乏,现有信号控制的运行与维护需要高额的人工成本,第七,基于流量的信号优化(包括自适应)缺乏系统的评价手段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44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隔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眼袋专用引导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