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结构四面体巨柱拼装组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84129.1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78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广;古纳;杨晓建;所明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防城港中一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1/02 | 分类号: | B23K31/02;B23K37/00;B23K103/04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黄玮 |
地址: | 538001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结构 四面体 拼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四面体巨柱拼装组对方法,其拼组方案为:①采用Tekla软件建立四面体巨柱数据模型,将数据模型分解为前、后、左、右零部件;②对各零部件进行主板和各筋板的精加工;③进行前、后零部件主板与对应纵、横筋板之间的点焊或左、右零部件主板与对应纵、横筋板之间的点焊;④左、右零部件主板分别与前、后零部件的主板点焊组装,或前、后零部件主板分别与左、右零部件的主板点焊组装;⑤于左、右零部件主板上点焊对应的纵、横筋板,或于前、后零部件主板上点焊对应的纵筋、横筋板;⑥将点焊的纵、横筋板焊接在对应零部件的主板上;⑦将相邻零部件主板间对位的筋板焊接为一体;⑧焊接相邻零部件主板间的内侧焊缝和外侧焊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具体为一种钢结构四面体巨柱拼装组对方法。
背景技术
某建筑工程外围框架巨柱(重钢结构),其四面板体的长度分别为3250mm×2050mm×2353mm×3038mm,材质为Q420-Z25,板材厚度为45mm~60mm,四面板体内设有网格状筋墙。该四面体巨柱由于其结构尺寸大、板材较厚重,因而拼接、焊接难度高,制作复杂,其主要难点在于四面体巨柱制作焊接过程中焊接质量难以保证,以及各种原因导致巨柱发生变形。
像四面体巨柱这样重钢结构的加工制作,常规为使采用CAD进行详图分解及排版,但CAD详图分解容易出错,进而造成排版出错,工程返工,工期延误,材料损耗加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了一种保证工程质量、降低了人工成本及生产成本的钢结构四面体巨柱拼装组对方法。
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钢结构四面体巨柱拼装组对方法,其拼组方案为:
1、采用Tekla软件建立起四面体巨柱的数据模型,将四面体巨柱的数据模型分解为前零部件、后零部件、左零部件和右零部件。
2、对各零部件进行主板和纵、横筋板的详图分解并进行主板和各筋板的精加工。
3、进行前零部件、后零部件的主板与对应纵、横筋板之间的点焊或左零部件、右零部件的主板与对应纵、横筋板之间的点焊。
4、左零部件和右零部件的主板分别与前零部件、后零部件的主板点焊组装,或前零部件、后零部件的主板分别与左零部件、右零部件的主板点焊组装。
5、于左零部件、右零部件的主板上点焊对应的纵、横筋板,或于前零部件、后零部件的主板上点焊对应的纵、横筋板。
6、将点焊的纵、横筋板焊接在对应零部件的主板上。
7、将相邻零部件主板间对位的筋板焊接为一体。
8、焊接相邻零部件主板间的内侧焊缝和外侧焊缝。
进一步,检查拼组焊接好的四面体巨柱并于变形区域分别做出记号。
更进一步,采用火焰矫正法分批次处理不同的变形区域。
优选采用氧丙烷进行火焰矫正,将变形区域加热到850℃后自然冷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钢结构四面体巨柱拼装组对方法采用Tekla软件建模、详图分解,零部件预拼装、形变检查等手段,大幅度减少了出错率,提高了加工精度,降低了材料损耗,提高了拼装组对效率。
2、本发明通过预拼装得到合理的组对拼装顺序,降低了拼装组对难度,降低了人工成本及生产成本。
3、本发明采用氧丙烷进行火焰矫正,将四面体巨柱的变形位置加热到850℃,然后让四面体巨柱自然冷却,经过多次火焰矫正,以新的变形抵消原有塑性变形,使四面体巨柱结构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防城港中一重工有限公司,未经防城港中一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41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