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80228.2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1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杨燕;黄险波;叶南飚;李明昆;艾军伟;彭民乐;丁超;刘贤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K5/524;C08K5/1535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伍嘉陵;黄烁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碳酸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可靠良成型聚碳酸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100份聚碳酸酯树脂、0.15‑1.5份的复配组分;所述的复配组分为受阻酚芳烃衍生物、磷酸猝灭剂、呋喃酮衍生物的复配,其中,以复配组分的总重量计,受阻酚芳烃衍生物所占重量百分比为5‑15wt%;磷酸猝灭剂所占重量百分比为10‑30wt%;呋喃酮衍生物所占重量百分比为55‑85wt%。通过特定的复配组分,能够明显提升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成型性、脱模性。当添加阻燃剂时,能够明显提升阻燃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PC) 是性能优异的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机械强度高、耐冲击韧性好、尺寸稳定、耐热较好、电绝缘性好,在家电,数码产品,IT产品等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得到良好的成型性,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树脂分子量及分布调整提升树脂流动性,从而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但是由该方法得到的聚碳酸酯,会导致冲击等力学性能的下降,耐应力开裂性大幅度降低并且耐溶剂性差的缺点。也有研究通过在聚碳酸酯中添加低分子量低聚物来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例如, US 2003/0181603、US 2009/0312479、WO2011/014778和US 2015/0183986描述了通过低分子量聚烃树脂作为流动改性剂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流动性和热变形稳定性的组合物。WO 2017/005739公开了双甘油酯作为流动改性剂,其特征在于良好的机械性能、非常好的流变性能(易流动)和高的加热形状稳定性。然而,上述的这些外加低分子物质的方法,可能导致材料耐热性下降,尤其是滞留时间相对较长是产生的显色成分多,导致加工成型变色,此外在阻燃体系,还会降低材料的阻燃性能。
另外,为了得到良好的脱模性,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添加外润滑剂,减少塑料与金属模具之间的粘结,但会增加析出发粘的风险,导致注塑成型中的外观缺陷(说明书附图2),或者影响后续喷涂或焊接加工。在注射成型出模阶段,通常是通过顶杆机械地使制件模芯分离。当脱模性差式,模具脱出力过大,顶杆轻则顶白制件,重则破坏制件;相反,当脱模力过小,制件易滑脱,不利于自动化中的机械手操作。因此,保证材料适当的脱模性是保证正常生产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成型、脱模性好的聚碳酸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100份聚碳酸酯树脂、0.15-1.5份的复配组分;所述的复配组分为受阻酚芳烃衍生物、磷酸猝灭剂、呋喃酮衍生物的复配,其中,以复配组分的总重量计,受阻酚芳烃衍生物所占重量百分比为5-15wt%;磷酸猝灭剂所占重量百分比为10-30wt%;呋喃酮衍生物所占重量百分比为55-85wt%。
所述的受阻酚芳烃衍生物选自β-(4-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四〔甲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三乙二醇醚-二(3-叔丁基-4-羟基-甲基苯基)丙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受阻酚芳烃衍生物选自三乙二醇醚-二(3-叔丁基-4-羟基-甲基苯基)丙酸酯。
所述的磷酸猝灭剂选自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磷酸猝灭剂选自双(2,4-二叔丁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
所述的呋喃酮衍生物选自二甲苯基二丁基苯并呋喃酮。
优选的,以复配组分的总重量计,受阻酚芳烃衍生物所占重量百分比为7-13wt%;磷酸猝灭剂所占重量百分比为15-25wt%;呋喃酮衍生物所占重量百分比为62-78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02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