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水淡化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80212.1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0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董秀萍;王建中;傅强;孙玉海;王如壮;张健效;韩华伟;高西健;刘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龙口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B63J1/00;B63B21/50;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王荣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水 淡化 平台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水淡化平台,包括平台主体、多个桩腿及设置于平台主体上的海水淡化系统,海水淡化系统用于对海水进行处理而得到淡水;平台主体与多个桩腿连接并能够沿桩腿的高度方向升降,平台主体为多层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超滤厂房和反渗透厂房;海水淡化系统包括:取水机构,能够沿平台主体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而下沉至海水中取水;超滤机构,设置于超滤厂房内,且超滤机构与取水机构连接而接收取水机构所取的海水,并将海水进行超滤处理得到超滤水;反渗透机构,设置于反渗透厂房内,且反渗透机构与超滤机构连接并将超滤水进行高压反渗透处理得到淡水;输送机构,与反渗透机构连接并将淡水向外输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水淡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水淡化平台。
背景技术
海洋水约占全球总水量的96.5%,淡水资源只占到全球总水量的3.5%。而淡水又主要以冰川和深层地下水的形式存在,河流湖泊等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仅占世界总淡水的0.3%。所以缺水已经是全世界城市面临的首要问题。
随着现代的科技进步,人们开始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海水淡化,以解决人类淡水的需求。目前,常见的海水淡化形式主要包括陆上近岸大型海水淡化厂,在近海取水后通过淡化处理得到淡水。淡化处理所需配备的澄清沉淀池和清水池较大,使得占地较大。但是,沿海城市的海边用地比较稀少紧缺,限制了海水淡化处理的发展。
因此,近年来海水淡化工程已发展至海上,例如坐底式海水淡化平台。但是,坐底式海水淡化平台在实际作业水深超过设计最大水深后,由于水深变大,浮力增大,平台重量没变,使浮力大于重力,因此导致平台可能无法坐底,不能定位,使得坐底式海水淡化平台的作业水域受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水域较宽的海水淡化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海水淡化平台作业水域受限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水淡化平台,包括平台主体、多个桩腿及设置于所述平台主体上的海水淡化系统,所述海水淡化系统用于对海水进行处理而得到淡水;所述平台主体与多个所述桩腿连接并能够沿所述桩腿的高度方向升降,所述平台主体为多层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超滤厂房和反渗透厂房;所述海水淡化系统包括:取水机构,能够沿所述平台主体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而下沉至海水中取水;超滤机构,设置于所述超滤厂房内,且所述超滤机构与所述取水机构连接而接收所述取水机构所取的海水,并将所述海水进行超滤处理得到超滤水;反渗透机构,设置于所述反渗透厂房内,且所述反渗透机构与所述超滤机构连接并将所述超滤水进行高压反渗透处理得到淡水;输送机构,与所述反渗透机构连接并将所述淡水向外输送。
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取水机构包括:取水管路,设置于所述平台主体的外周,并沿竖向延伸;所述取水管路的顶端与所述超滤机构连接;取水泵,设置于所述取水管路的底端,并将海水泵至所述取水管路内;升降导轨,固定于所述平台主体的外周,并沿竖向设置;升降滑轮,固定于所述取水管路的外周并与所述升降导轨滑动配合;升降驱动件,与所述取水管路连接而驱动所述取水管路沿所述升降导轨升降。
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驱动件为设置于所述平台主体上的甲板吊;所述取水管路的顶端设有一吊耳,以与所述甲板吊连接。
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驱动件与所述取水管路位于所述平台主体的同侧。
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沿所述取水管路的高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升降滑轮;沿所述取水管路的周向方向并位于同一高度方向上对称设有多个升降滑轮。
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取水机构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基座,固定于所述平台主体的主甲板上;所述基座上设有水平延伸的滑轨;限位架,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而能够移动至位于所述升降导轨处或远离所述升降导轨;所述限位架的外端开口而能够移动至使所述限位架套设于所述取水管路的外周,且所述限位架与所述升降滑轮抵接而限制所述取水管路的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龙口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龙口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02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