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配电网同步相量数据的扰动初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8074.3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5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何吉彪;晏二保;李东旭;赵哲宇;刘灏;毕天姝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黄家俊 |
地址: | 5106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配电网 同步 数据 扰动 方法 | ||
1.一种基于配电网同步相量数据的扰动初判方法,通过建立一个包含源、配电网、负荷的全景同步量测系统,利用同步相量测量单元对电网进行监测,所述同步相量测量单元被安装在负荷侧,即220V电压等级家用的墙插上,所述同步相量测量单元将所检测到的电压相量、频率、频率变化率这些基波信息以及谐波、间谐波信息上传至主站进行处理存储及计算,其特征在于,所述扰动初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主站收集同步相量测量装置所测得的220V侧的频率测量数据,并按时标排列整齐;
步骤2、在主站实时库中提取各台同步相量测量装置最新1秒的频率数据,组成时间序列数据;
步骤3、对步骤2中所提取的频率数据的时间序列数据做经验模态分解EMD,得到各层IMF分量以及残余分量r;
步骤4、将步骤3中所得到的各层IMF分量平均值较大的保留,与参与分量r重构组成新的时间序列数据;
步骤5、对步骤4中所新构成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后项差分的方式求导数,得到导数序列;
步骤6、若存在连续多个导数持续超过上限或下限阈值,则触发告警;
步骤7、同时通过去除经验模态分解的残余分量,即去趋势后,做成重构信号,检测去除残余分量的重构信号的极大值与极小值,若极大值与极小值均超过阈值,则同样触发告警;
步骤8、在主站中应用程序重复步骤2~8,不断计算最新时间断面数据,对是否出发告警进行判定,从而实现扰动初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动初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将采集并计算好的电压幅值、相角、频率、频率变化率数据上传至主站,主站只采用频率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动初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主站从实时数据库提取所有同步相量测量装置时间对齐的最新1秒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动初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采用的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设输入的原始信号为x(t),寻找原始信号x(t)的所有局部极大值点和局部极小值点;
步骤b、通过三次样条插值法拟合极值点得到上包络线xmax(t)和下包络线xmin(t),使得x(t)满足式(1):
xmin(t)≤x(t)≤xmax(t),t∈[ta,tb] (1);
步骤c、通过上包络线xmax(t)与下包络线xmin(t)求得均值,如式(2)所示:
步骤d、提取信号的局部细节信息h11(t),如式(3)所示:
h11(t)=x(t)-m11(t) (3);
步骤e、检查h11(t)是否满足IMF定义中的条件,如果满足,则其为原始信号分离出的第一个IMF,即c1(t)=h11(t),如果不满足,则将h11(t)看作原始信号,继续以上步骤,直到满足定义,即如式(4)所示:
h1(k-1)(t)-m1k(t)=h1k(t) (4),
其中,m1k(t)为h1(k-1)(t)上下包络线的均值,h1k(t)满足IMF的定义,所分离出的第一个IMF如式(5)所示:
即h1k(t)为筛选出的第一个IMF分量,并满足式(6):
r1(t)=x(t)-c1(t) (6);
步骤e、将式(6)中的r1(t)作为原始信号,重复上述步骤(a)~(e),则可以得到c2(t)、c3(t)……cn(t),即如式(7)所示:
cn(t)=rn-1(t)-rn(t) (7),
上式中rn(t)称为余项,表示原始信号的趋势信息,则原始信号的EMD分解结束,表示为如式(8)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807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