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优先等级的无线充电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77256.9 | 申请日: | 2020-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7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顺喜;张熙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7/35 | 分类号: | H02J7/35;H02J50/00;H02J50/80;H02S40/30;H02H7/20;B60L53/51;B60L53/12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陈建军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先 等级 无线 充电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优先等级的无线充电的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实时总功率数据、充电状态数据和充电优先等级数据;将实时总功率数据、充电状态数据和充电优先等级数据进行汇总和预处理;根据汇总和预处理的结果执行无线充电排序算法,确定多个充电汽车的无线充电优先顺序和系统功率供需信息;根据无线充电优先顺序和系统功率供需信息,控制充电地面装置对多个充电汽车的无线充电功率配给,同时控制光伏发电模块的开闭。本发明采集多种数据,反馈车主用车需求紧急程度、费用高低的敏感程度和对车载动力电池组的损耗接受程度的不同,将系统中的电动汽车分为不同充电优先等级,可智能配给所需充电功率,满足车主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优先等级的无线充电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全球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和化石能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对新事物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全球各国政府已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升到了国家能源战略的层面,涉及新能源的发现与应用,例如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电动汽车的研发与推广。
太阳能光伏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随着太阳能光伏组件价格的下降和政府各项政策的强力支持,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电动汽车能有效减少空气污染和缓解能源短缺,但由于当前电动汽车的技术限制,其续航能力有限,制约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与普及。而为了保证足够的行程距离就必须定时或定距离的对汽车进行充电,传统的有线充电费时费力,需要连接有线电缆,同时有线接触容易引起高压放电问题,导致危险的发生。无线供电技术不需要用电缆将设备与供电系统连接,便可以直接对其进行快速充电。加之非接触快速充电能够布置在多种场所,又可以为各种类型的设备提供充电服务.使随时随地充电变为可能。
当前光伏发电和电动汽车的发展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光伏发电站的并网使用会对电网的稳定运行产生负荷波动影响,光伏输出的电能和充电汽车的需求功率之间的不平衡,会影响整个无线充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不同充电汽车对充电电能的功率需求并不相同,多个充电汽车同时充电的情况下,常常出现高需求的充电汽车的功率需求无法及时满足,导致充电汽车无法进行高效的电能补充。因此,如何进行有效地针对充电汽车进行分配电能输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含优先等级的无线充电的系统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公路无线充电设施无法有效地针对充电汽车进行分配电能输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优先等级的无线充电的系统,包括光伏发电模块、光伏控制装置、充电车载装置、充电地面装置、中央处理器,其中:
所述光伏发电模块,用于将采集的光能转化为充电电能传输至所述光伏数据采集与控制装置;
所述光伏控制装置,用于采集光伏发电的实时总功率数据并传输至所述中央处理器,并根据所述中央处理器的下发指令控制所述光伏发电模块的开闭;
所述充电车载装置,用于获取充电汽车的充电状态数据,并通过所述充电地面装置传输至所述中央处理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充电地面装置的输出电能;
所述充电地面装置,包括条形码信息接收单元,用于将所述条形码信息接收单元接收的充电优先等级数据传输至所述中央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中央处理器的下发指令输出电能,其中,所述充电汽车的车主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选择,以向所述条形码信息接收单元传输所述充电优先等级数据;
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实时总功率数据、所述充电状态数据以及所述充电优先等级数据,控制所述充电汽车的充电优先次序。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发电模块包括多个光伏发电板,所述光伏发电板的布局依据安装地点的环境因素进行设置,其中,所述环境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太阳光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控制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单元和输入功率控制单元,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72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息技术开发用多功能展示装置
- 下一篇:网络驻留方法和装置





